第二天,黃毅派遣黃大勇、黃大全牽著幾十匹馬帶著二十幾人跟著畢自通去挖了五千幾百斤煤炭運了回來。
泥瓦匠已經按照黃毅畫出的圖紙在教學的大屋子裡壘砌碳灶,這種燒煤的灶臺有煙囪,進煤出煤渣在屋外,能夠較好的防備一氧化碳中毒。
這個碳灶有九個火眼,取暖時蓋上鐵板即可,大部分時間可以用大鐵鍋燒開水。
黃毅一直強調講究衛生,早就下達了不允許喝生水的命令。
但是因為條件所限,沒辦法保證每個人隨時都能夠喝到開水。
以後就沒問題了,大教室那裡的碳灶安排了六個婦女分兩班值守,可以晝夜不停燒開水,肯定能夠保證供應。
黃毅依舊是天一亮就帶上章東、虎嘯川幾個去探查周邊,晚上回來後可以在溫暖如春的大教室裡給所有人上課講故事。
大教室每天都是人頭攢動,因為這裡不僅僅熱鬧、暖和,還有熱水喝,晚上還能夠聽故事。
大家體驗到了集體生活的樂趣,再有黃毅諄諄誘導,已經開始喜歡上根據地的集體主義氛圍。
黃毅這個半軍事集體不能沒有紀律。
貫徹紀律執行命令必須上通下達。
因此有必要把根據地的大集體劃分成更小的單位。
黃毅當然不可能用後世班、排、連、營、團來劃分。
大明自有一套標準。
所以黃毅按照大明衛所軍、邊軍的伍、小旗、總旗、百總(百戶)、把總、千總(千戶)來劃分。
當然,現在的人數太少,百總、把總、千總根本用不上。
黃毅任命了很多伍長和相當於什長的小旗,總旗暫時沒任命。
因為黃毅自己獲得的大明身份就是宣大駐防張家口援兵營總旗官。
智、勇、雙、全、鵬、虎嘯川兄弟、嶽慕飛、左光虎等等都成為了伍長或者什長,分別管帶四個、十個手下。
他們每天都在聽黃毅講課,都習文練武,再從帶幾個兵發展到帶十幾個、幾十個,上百,幾百……
黃毅相信從奴隸到將軍的故事將會在他們中不斷湧現。
黃毅有信心,因為他不但言傳身教,還會經常性帶著他們去實戰,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軍官最是經得起考驗。
當然,為了儘可能少的損失這些將來能夠當將軍的種子部隊,一定避免消耗戰,儘可能打伏擊戰、殲滅戰。
每天都要工作、學習,大家都忙忙碌碌。
很快就到了年三十,左蓮芳和張氏、兩個丫鬟用紅紙剪了很多窗花把黃毅住宿的蒙古包裝點得喜氣洋洋。
可黃毅總是高興不起來,無他,年三十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自己無緣無故出現在明末,二零二二年的除夕夜,妻兒該怎麼過?
左蓮芳最是擅長察言觀色,見老爺不開心,伺候得更加小心。
跟黃毅相處了這段時間,她覺得黃毅是個真正的英雄好漢,無比慶幸關鍵時刻的選擇。
來到根據地、瞭解了這裡情況後,更加覺得黃毅志存高遠。
所以她不但乖巧,還認認真真做每一件事,得到了汪柏山、黃大智等等的一致認可。
張氏是個知道進退的性子。
當她瞧見左蓮芳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意識到這裡的女子都比不過她。
她不肯嫁人並不是對黃毅有什麼想法,而是覺得兒子大了有了盼頭,不需要依靠其他男人活著。
因此她熱心撮合其他苦命女子找個疼人的男子嫁了,自己依舊留下伺候黃毅,協助汪柏山管理根據地的錢糧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