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將士們能夠奮勇殺敵,建奴那點人馬應該是來了就回不去了。
如果能夠一舉殲滅皇太極親自率領的入寇兵馬,從此以後“遼事”再也不是個事。
然大明實在太腐朽了,毫無組織力,居然一敗再敗,敵人勢如破竹……
當然,這跟袁崇煥只會吹牛逼沒有一點點軍事指揮能力不無關係。
建奴破口後,袁崇煥的佈置一團糟。
連孫承宗這個提拔他的老上級都連呼瞧不懂,估計那會兒,孫承宗有把袁崇煥這個蠢貨掐死的衝動。
黃毅明知道此時的建奴主力正在大明京畿之地攻城略地、殺人放火也無能為力。
他雖然弄到了一個大明邊軍總旗官的身份,但是為了穩妥起見,暫時不考慮入關。
但是他不會閒著,必須趁著諸多蒙古部落隨同建奴入關搶劫的有利時機,消滅幾個小部落。
用不著遠征,以赫丹巴特爾部所在位置為中心,三百里內的部落都要成為攻擊目標。
如果目標部落比較強大,那就等一等,相信只要不斷打勝仗,人口會倍增,實力能增強。
今年吃不下的部落,或許到了明年冬天就是小菜一碟。
見部落的最高層達成一致意見,黃毅樂得和他們商量先幹掉誰?
赫丹巴特爾和喀嘞圖、莫日根、胡赫魯等等部落的高層這一個月已經分別帶領騎士們探查過周邊。
方圓三百里內一共有十七個大小不同的部落,分別是杜木布特部、達喀木布祿部、什爾泰部、騰格里部、朵錄安哈部等等。
從營地裡擁有的蒙古包數量估計。
人口總數大於赫丹巴特爾部的是達喀木布祿部、什爾泰部等等三個。
騰格里部這種人口大概跟赫丹巴特爾部相差不多的部落應該有四五個。
其餘部落的人口都比較少,應該是分別跟人口比較多的部落結盟了。
其中杜木布特部是離赫丹巴特爾部營地最近的一個小部落,人口不超過六百,青壯年騎士應該是六七十。
離得太近,春天散開放牧時,赫丹巴特爾部必然要跟杜木布特部爭草場。
乾脆冬天就來個先下手為強!
一般情況下,小部落都是上交供奉得到大部落保護的。
赫丹巴特爾部初來乍到,不知道杜木布特部是哪一家罩著。
既然不知道,乾脆用不著知道,打掉再說!
每打下一個部落,赫丹巴特爾部就能強幾分!
為杜木布特部出頭的部落出現之時,如果發現對方不怎麼強大,哼哼!
如果對方實力不能撼動,那就裝傻充愣,大不了把劫掠的杜木布特部人口、牛羊、財物分一半給他們。
這一點赫丹巴特爾蠻有自信,因為方圓三百里內沒有哪個部落具備壓倒性優勢。
那幾個人口數量大於赫丹巴特爾部的部落真的來攻打,誰輸誰贏真的不可預見。
得供奉承諾罩著誰而已,純粹是利益關係。
拿一半好處還不樂意,還非得打一場你死我活的惡戰,不符合此時草原酋長的性格。
畢竟這不是蒙古人崛起的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大草原面臨著一個比爛的時代,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那麼多蒙古人被人數都不足百分之一的建奴征服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