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是城市人,沒種過地,但是知道古代開墾土地很不容易。
他沒指望幾百漢人一二百大牲口幾個月時間能夠開墾三四萬畝田地。
這不現實,明年春天能夠開墾出三千畝田地種上麥子就謝天謝地了。
這還得是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
山外理論上是赫丹巴特爾部的牧場。
以後這片區域只能由赫丹巴特爾部放牧,必須把附近的其他部落滅了、吞了,把零散的牧民收歸赫丹巴特爾部。
看來還得打仗啊!不打難以立足。
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隆冬來了,赫丹巴特爾部從來沒有哪一年儲備瞭如此多的過冬物資。
黃毅還錦上添花,不僅僅帶著幾十人馬出去吃了一個多月,還賺回來不少糧食。
赫丹巴特爾心花怒放,他能夠肯定今年冬天不會有人餓死、凍死了。
部落選擇了一處背山面南的的地方過冬。
除了漢人依舊在忙忙碌碌,絕大多數蒙古騎士都貓在蒙古包裡喝酒烤火。
黃毅已經宣佈,將要尋找一個好地方定居開荒種地。
佔下好地方就得守得住。
否則無法建設起自己的家園。
他號召所有的漢人,包括年輕的女子都得學會戰鬥技能,最起碼要學會列陣,一起端著一丈二尺的白蠟杆長槍突刺。
沒有人嫌苦喊累,因為他們以前吃不飽穿不暖還得做牛做馬,還得面臨兵荒馬亂。
現如今基本上吃得飽還能夠吃到肉、吃到白麵炊餅,沒有人劈頭蓋臉抽皮鞭,這日子有奔頭。
為什麼說是基本上吃得飽?
那是有原因的!
食物匱乏,萬萬不能浪費!
為了防止有人猛吃、傻吃,明明吃一斤糧食就夠了,卻要硬撐下去一斤半。
因此所有的人都是定量供應食物,掌握在八成飽,吃肉更加不可能無節制,隔三差五給幾片或幾塊,三四兩足以!
這樣分配,沒有人不理解,都知道日子長著呢,哪能寅吃卯糧?
但是十三到十五歲的少年受到優待,別人給二兩肉,給他們三兩,別人一個炊餅一碗麵糊糊,他們是兩個炊餅。
理由充分,少年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讓他們多吃點,保持體力苦練戰鬥技能,以後在保衛家園的戰鬥中敢於捨命,捨得拼命。
左光虎、嶽慕飛和姚勇超都為奴超過三年,都是死裡逃生,都留下了心理陰影。
他們總是做噩夢,時常夢迴為奴的悽苦歲月,屢屢在夢中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他們覺悟了,以後寧死不為奴。他們把親身經歷的悲催故事講給大家聽,他們以身作則苦練突刺。
有理由相信,訓練一百天,一百個長槍手就能形成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