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年以後,漢人的平均壽命能不能達到三十歲都不得而知。
所以黃毅的家人其實是一個年輕的群體。
他認為只要能夠搞得到火繩槍,就有信心花一個月時間教會超過一半家人打放,有三個月時間,就能列隊採取三段擊模式射擊。
這不是虛言,學習打槍,比學習射箭練習騎戰容易多了。
況且手下已經有了曾經做過明軍炮手的李萬全、銃手的趙勇,火器教官不是問題。
黃毅已經在貫徹紀律,教所有人佇列操練,現如今人人分得清左右,都學會了至少三十個漢字,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
後世的新兵連也僅僅是訓練三個月而已。
火繩槍又不是什麼高科技,年輕人練習三個月絕無可能學不會裝填、打放。
如果有充足的火繩槍用於作戰,包括婦女在內,整個大家庭能夠組織起一百八十人。
加上二十幾人開弓放箭,再有黃毅的奪命鋼弩,打陣地戰之時,肯定能夠跟二三百韃子騎兵對峙。
能夠擁有二三百騎士的蒙古部落算得上是中等的實力,黃毅又沒搶人家的地盤,他們幹嘛要到山裡來跟黃毅的一大家子拼命?
低調發展才是王道,在沒達到一定實力之前,黃毅絕無可能主動惹事。
劫掠之時都得本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儘可能跑去遠一些的地方。
黃毅不想接管太多蒙古人都不行,五個蒙古家庭三十幾口來跪求。
赫丹巴特爾不可能養廢人,如果不是為了給予黃毅足夠尊重,留在營地裡養傷的額遜扎欽、杜姆布等等五個原哈爾巴拉部、咔嚓固特部騎士肯定被砍了腦袋。
不是赫丹巴特爾殘忍好殺,五個敵人,而且是重傷垂死的敵人,誰肯花糧食養著?
況且這五人說不定殺過赫丹巴特爾的麾下。
這五個蒙古家庭有八人參戰,都沒能回來,原本都不抱希望了。
誰知道居然見著負傷的親人了,驚喜交加後就得考慮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他們不是主動投降,得不到優待,都得成為奴隸。
所以他們都來懇求做黃毅的奴隸。
當然,這也是赫丹巴特爾部倖存的騎士忽然間都成為了暴發戶,奴隸翻了好幾倍,看不上沒了健康青壯年卻有個重傷員的家庭。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黃毅本打算拒絕,然那些婦女、孩子哭得悽慘,他又心軟了。
算算賬,食物還夠。
其實不夠也不要緊,可以打獵,可以花銀子購買。
黃毅手裡積攢的金銀財寶估摸著值三千多兩銀子,即便塞外糧食是關內價格的雙倍以上,三千多兩銀子也能買一兩千石麥子。
省著吃,每個人只吃七成飽,青壯年和老弱婦孺平均下來,兩石糧食勉勉強強能夠維持一年生存。
僅僅是生存,一個成年人如果一天吃不到一斤糧食,沒有肉吃,不可能有良好的體力。
因此兩千石糧食肯定能夠維持一千人口的基本需求。
再有牛羊肉打牙祭,還有獵物補充營養,有一千人,黃毅就有訓練出八百民兵的信心。
況且黃毅有武力值,有人手,有裝備,有驍騎善射的勇士,完全可以吞併小部落,搶劫商賈,打擊馬賊。
黃毅一直都在考慮是不是帶著一些騎士經常性客串馬賊!
只可惜他的騎術雖然在進步中,依舊做不到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