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開始講課講故事前都會大聲喊口令:“全體起立!立正,稍息!”
“向右看齊、向左看齊。”
“需要發言的舉左手。我同意了,立刻起立,高聲說話!”
剛開始有些亂糟糟,接下來就一天好過一天,然後變成了習慣成自然。
漢民們得到了解放,互相之間熟絡起來。
黃大智、黃大勇、齊大山等等已然被二百多漢民當做領導,有什麼疑問都請教他們。
大家議論得最多的是以後靠什麼過日子?
漢人對種地情有獨鍾,對顛沛流離的放牧生涯深惡痛絕。
為奴的漢人們都渴望擁有幾畝田地,養幾隻雞鴨,喂一口豬,種些蔬菜……
他們經常談論以前在老家的日子,說以前靠什麼過活,於是乎,齊大山發現了一個同行。
這人名叫藍進魁,以前是明軍的隨軍鐵匠,因為不願意為建奴打鐵,所以隱瞞了會鐵匠手藝。
齊大山和藍進魁有共同話題,只是遺憾沒有精鐵,要不然他倆肯定願意為黃毅精心打製出幾桿鳥銃。
這兩個人都知道明軍鳥銃質量堪憂的原因是上面層層剋扣,底層的工匠偷工減料。
他們敢拍胸脯保證,只要鐵料給足了,他們打製的鳥銃哪怕裝填的火藥量超過定額兩成,也不可能炸膛。
齊大山和藍進魁都在建奴那裡、蒙古部落為奴好幾年,很瞭解建奴、蒙古人的戰鬥力。
他倆覺得漢人跟建奴、蒙古人比騎馬射箭太吃虧,就應該用鳥銃、弗朗機炮、紅夷大炮跟他們幹仗。
黃大智、黃大智、齊小山等等都跟著黃毅習文練武,早就聽黃毅說過以後要讓他們學習打槍、放炮。
因此他們也喜歡談論怎麼打製鳥銃,怎麼驗看鳥銃的優劣,都渴望能夠擁有一支。
他們還付諸行動了,已經收集到了十幾斤廢鐵。
只可惜齊大山和藍進魁都說鳥銃不能全部用回爐的廢鐵打製。最好是用蘇鋼、閩鐵,實在沒有也得用上等精鐵。
他們還說打造的鳥銃是留著自用的,人命關天,一點點都馬虎不得,寧可沒有,也不能拿著一杆樣子貨糊弄事兒。
黃毅在這些漢人目中是文曲星下凡,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反而沒有誰主動找來說話。
唉!消滅階級僅僅是說說而已,根本做不到。因為最起碼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區分。
人根據見識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身體素質的不同,差別蠻大的。
天下大同只能是口號,誰都做不到。
黃毅沒有刻意噓寒問暖做出一番親民的嘴臉。
他覺得那些人敬畏自己乃是好事!
跟文盲講太多道理還不如塑造一個神讓他們盲從。
他教所有的漢民識字,培養大家的紀律性和服從性,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權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