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京試的日子,這一天陽光暖和,天藍雲白,正是個上好的天氣。
雖然是寒冬之季,卻也不覺得太過於寒冷。
京城的文院就在皇宮南門,一大清早便已在大門外聚集了無數讀書人,沒錯,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來參加考試的考生。
放眼望去人山人海,足有數萬之多,很難想象,京試的競爭是有多麼的激烈。
可以說,京試是讀書人的一個人生分水嶺,它與其他科舉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旦金榜題名就能夠晉升為翰林,可直接在朝為官。
或是留京任職,或是回鄉為官,或是派往其他各地,是一個能夠為讀書人展現各種表現平臺的機會。
京試分為兩場,第一場是卷試,依然離不開讀書人所掌握的知識,還是要規規矩矩的寫文章,作詩詞,考策論。
而第二場,就是根據成績的排名,刷選出一千名最優秀的讀書人,在金鑾殿上由國學宮的儒生出題考試,也被稱為殿試。
殿試過後,讀書人就會被安排到合適的官位任職,正式走向仕途大展身手。
殿試,有可能決定著讀書人的將來。
所以,每一個參加京試的讀書人內心都很忐忑,也非常的緊張。
文院大門前有數百名文官在為考生們檢查,數十位大學士踏著平步青雲在周圍巡視,同時還調動了數千御林軍壓場。
京試非同小可,選取的可都是梁國將來的棟樑人才,不得不備受重視。
直到正午,所有的考生才全部進入文院的考場,等待開考。
京州文院沒有設定單獨的考房,每個位置之間僅僅隔著一個屏風,側面就是過道和走廊。
這是為了方便監考的巡視,每隔百步必有兩名監考翰林,五百步就有一位大學士,不懼怕任何考生會有偷看他人或是抄襲的行為。
畢竟在考生入場前,就已經被檢查過了一次,沒人能夠將任何紙張和小抄給攜帶進來。
陸鳴坐在考場的屏風之中,將筆墨紙硯整理完畢,然後就是靜靜的等待考試的開始。
在廣闊的考場之中,放眼望去都是坐滿了整整齊齊的讀書人,中央設立一座孔子雕像。
主持這場京試的正是京州城德高望重的院君範觀海大學士,只見他站在孔子像前,恭敬地敬了三柱香,然後深深三拜。
“請聖人明察秋毫!”
範觀海的聲音聽起來明明並不大,卻清晰地響徹在每一個人的耳邊,且又不讓人聽著感到刺耳。
聲若春拂!
頓時,一股才氣從天而降,將整個考場都籠罩在其中。
“咚!”
隨著一道鐘聲響起,範觀海宣佈道:“梁國京州翰林試即刻開始,第一場考詩詞,時間為半刻鐘!”
一刻的時間,大約為十五分鐘,半刻,即是七分鐘!
“捲來!”
範觀海的聲音再次響起,緊接著見他一揮衣袖,一隻乾坤袋從其中飛出,開啟之後,便見無數張考卷從其中快速飛出,頃刻間彷彿下了一場“卷雨”,陸續飛到每一位考生的桌前。
考卷落必,陸鳴定睛一看,頓時臉色一變,竟然有數十張之多,每一張考卷的詩詞內容都不一樣。
“京試科舉的最大不同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填寫出正確的答案,考驗的就是讀書人看到題目後立即就能想到答案的反應,也更考驗讀書人的沉著冷靜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