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木已成舟,此時說這些已無太大意義,在老臣看來想要解決此事,倒不是沒有辦法。”
朱厚煒眼睛一亮,露出頗為感興趣的神態,說實話,作為穿越人士,他的見識遠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比擬的,所以他能用超前的知識來強攀科技樹,為大明的興盛添磚加瓦。
他也知道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所以他不甘心做吉祥物,就必須要發展經濟,掌控全軍,以此來壓制滿朝的儒家官員,最重要的是他不想成為深宮天子,最後被群臣忽悠成傻子。
那樣的話,他還真不如老老實實待在湖州,做他的逍遙藩王。
“陛下可以將威武候的大功昭告於天下,然後商議如何給其封爵,按照老臣的推測,群臣多半會推諉,會要求爵位不變增加食邑,最多同意他晉升為郡公。
這個時候陛下可以執意封其為總督九邊總兵官,加封徵北王!”
朱厚煒倒吸一口涼氣!
漢代有非劉氏子孫敢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宋代的王爵雖然多,多到連太監都能封王的地步,至於公爵更是多如牛毛,可不要忘了,在宋代的爵位也是最不值錢的。
宗室子弟的爵位逐輩往下削,非宗室的爵位就是一代了事。
至於大明,封王的倒也有幾個,可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死後封爵,比如魏國公徐達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他的後人也只能襲魏國公的爵位。
在大明,非宗室還活著的封王幾乎不可能,要是朱壽百年之後憑藉肅清北患,功比冠軍侯的戰績被追封為王不算個事,但是活著封王?
那他麼事就大了去了。
儒家循規守舊,最不喜歡的就是改革動盪一類的事,他們更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皇帝一意孤行,將武將封王!
這和鹽政、商稅不同,這兩者的利益是隱藏的,士紳階層從中得利,卻不好宣之於口,因為他們當婊子還要立牌坊,所以當萬曆皇帝設立礦監的時候,他們儘管反對卻沒什麼用。
於是受了一肚子鳥氣的官員就開始編排皇帝,說萬曆貪財如命,說他與民爭利,至於國庫是不是窮的已經能跑老鼠了,和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他們關心的只有自己的錢袋子。
大明中葉的官員操守比起大明後期的群臣不知道要強了多少倍,至於末期的那些垃圾更是完全沒有半點可比性。
所以在面對比後世萬曆還要強勢無數倍的嘉靖帝時候,群臣儘管也不願意,但是激烈抗爭並不存在,因為沒有藉口。
但是武將封王不一樣,如果皇帝要封武將為王,那麼就是在不加掩飾的要用勳貴來壓制文官,而這一點是滿天下的官員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這也真正觸及到了儒家官員的核心利益!
所以必然會有激烈抗爭,可以想象,一旦朱厚煒在朝堂上丟擲這麼個話題,整個朝堂都得炸!
那麼楊廷和如此提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