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乃是太祖年間制定的律法,號稱萬世不易之法,這樣的名頭足以唬人,可實際上就是個笑話。
哪怕到了擁有健全法律體系的後世,國家之法也不敢說盡善盡美,也在不斷完善當中,放在幾百年前的大明,竟然號稱萬世不易,朱厚煒都不知道太祖皇帝哪裡來的底氣。
《稅法》是將稅收律令從《大明律》當中徹底獨立出來,專門針對稅務所制定的法律,這部律法編纂時間超過十年,可以說將朱厚煒前世所有知道的稅法知識全部概括了進去,然後讓王府裡的多位幕僚嘔心瀝血編纂而成。
除了《稅法》外還有《刑法》,同樣是嘔心瀝血之作,只不過朱厚煒知識有限,否則他都想把根本大法,也就是《憲法》給鼓搗出來……
不過制定和頒佈一部律法不是難事,可真正想要將之行之於天下很難。
這裡面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所以朱厚煒要麼不動,既然要動就必須一錘定音!
內閣七老已經徹底震驚了,看《稅法》的厚度都快跟《大明律》差不多了,區區徵稅竟然這麼複雜?
這其實也不能怪七老見識淺,他們讀了聖賢書一輩子,讓他們寫文章或者寫詩作詞那都是一把好手,可律法?
就算把律法讀的滾瓜爛熟,科舉的時候考嗎?
既然不考,那為什麼要讀要研究?
至於身為地方官員要斷案是不假,可不要忘了,地方官是有幕僚還有師爺,這些都是專業人才,自然不需要他們自己勞心勞力。
要說對律法有研究的,自然是刑部官員,比如在場的刑部尚書靳貴。
於是靳貴起身道:“敢問陛下……”
話沒說完便被朱厚煒直接打斷道:“靳愛卿無需多問,朕自有主張,這本《稅法》諸位待會拿回去之後好好參研,自可分曉。”
靳貴只得坐了回去。
“各地官府有行政、斷獄、緝盜、徵稅等事務,此皆由地方正印官全權負責,朕的意思倒不是說不好,而是如此一把抓,難免滋生貪腐之風,而且地方上缺乏健全的監察機構,光靠朝廷時不時委派巡察,弊端實在太多。
因此朕決定在各縣、各州府乃至各省設立專門的稅司,將徵稅之權從官衙獨立出去,而各地稅司直接對上級稅司負責,最後匯總於戶部。
另外,為了防止各地稅司巧立名目,濫徵苛捐雜稅以至於橫徵暴斂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應當設立專職監察及巡察機構,百姓可以以匿名方式進行投告,一經查實,重懲!”
內閣七老有些不以為然,太祖還規定官員不法,百姓可以直接將犯官扭送京城呢,可最後還不是一紙空文。
儘管不太願意承認,可七老還是不得不承認,這官官相護絕非說說罷了。
稅司、監察和巡察,看起來環環相扣,可實際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