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什麼是階級?”
“臺階,一級比一級高,人也是如此……士族是一個階級,豪強大戶也是一個階級,普通百姓又是一個階級。”
桓豁:“這不就是人分三六九等嗎。”
桓溫道:“可以這麼理解,但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鬥爭更加血腥。這次逐鹿天下不是簡單的改朝換代那麼簡單,而是一次階級鬥爭。”
桓豁又迷惑了,道:“什麼意思?”
桓溫說道:“陛下認為他代表的是黎民百姓而不是士族豪強,他要做的是維護百姓的利益。”
“所以唐國的律法才會對士族豪強階級作出種種限制,所以才會有新政,才會有土改……之後還會推行全民教育,全民醫療等等。”
桓豁不敢置信的道:“這怎麼可能?皇帝可是階……級的最頂端,他代表百姓,這不是天大笑話嗎?”
桓溫道:“可陛下認為他是順應民意才成為君主的,是百姓的推舉讓他坐上了這個位置。關鍵是,他真的是這麼認為的。”
桓豁覺得自己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一個皇帝居然認為自己是被百姓推舉上來的,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情嗎?
桓溫道:“你覺得很荒唐是嗎?”
桓豁反問道:“你覺得不荒唐嗎?”
桓溫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以前我也覺得荒唐,現在……也覺得荒唐。我給你準備了幾本書,你看過之後或許就明白他是什麼想法了。”
“我只能這麼告訴你,從唐國開始,整個時代已經被劃分為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唐之前,一個是唐之後。”
“若想在這個國家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接受這種新思想,直到……”
直到文易死或者有人推翻這種新政為止。
但只要文易活著,只要他自己不廢除新政,有百姓的支援沒人能奈何的了他,因為軍隊本身就是這種新政的最大獲益者之一。
要知道府兵制是基於均田制和新政才誕生的,誰敢動新政誰就是在動幾十萬將士的命根子。
什麼叫體制?這才叫體制。
一環扣一環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還必須要有自我強化自我保護的能力。
古代的改革為什麼總是失敗?因為它們是體制外的東西,會被體制自發的排斥。
除非能強行嵌入體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摧毀它另外建立一套。
唐國的新政和新思想就是完整的體制,一旦它自行運轉起來,除了文易這個創造者別人都很難撼動的了。
甚至很多時候就連文易自己的決策,都要考慮到體制的運轉。
比如用血腥手段清楚士族和豪強大戶,本來他的計劃是有計劃的吸收,但王安等人卻直接動了刀子。
他們殺人並非是因為嗜殺,而是體制執行的必然結果。
所以文易也只能改變自己原本的打算,用激烈手段清除士族豪強,為新體制的移植掃平障礙。
當然了,文易是這個體系的創立者,也擁有足夠的威望。如果需要,他有能力推翻這個體制再重新塑造一個。
等他去世,誰再想動就很難了,就連他的繼承人想動都很難。
這也是為什麼唐國越強大體制越完善,他自己行事反而越慎重的原因。他要把一些基礎的規矩訂好,否則會留下隱患的。
這套體制並不只是眼前展現出來的這些,背後還隱藏著許多更深層次的東西,以及未來還有有更多的新制度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