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儀式肯定沒有那麼簡單,去天壇還願、太廟祭祀祖先之類都是少不了的,之後就是賜宴……
這些都略過不提,只說這件事情剛剛處理好,文易就把甘憲、陳秀、古義、魏然、周啟等人叫到光明殿。
“功績核算的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可以確定名單?”
眾人目光看向古義,在這件事情上牽頭的是禮部,只能他這個尚書來回答:
“陛下,已經計算完成正在複核,一週後就可以拿出名單。”
文易點點頭問道:“大致介紹一下吧。”
古義不帶思索的說道:“此次核算功績,封賞爵位四百一十七人,勳位六千八百六十二人。”
“其中公爵三位,郡侯七位,縣侯十五人……其餘皆伯子男……勳位中護軍七十二人,四都尉五百九十一人……”
其餘人聽的也是興奮不已,就連甘憲都不例外。這已經不是個人的榮辱,而是關係家族富貴,沒有誰能處之泰然。
大家沒有問那三個公爵是誰,根本就不用問,必定是薛大元、柴犇和甘憲。
除了他們三個誰當這個公爵都會被非議,下半輩子別想當人了,大家更關心的是侯爵裡面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文易看著眾人,道:“是不是覺得公侯之位太少了?”
眾人連忙道:“不敢。”
事實上確實太少了,才只有二十五人,但這話當然不能當面說出來。
文易道:“毋庸諱言,我也覺得這次公侯封的太少,不符合大國氣象,我恨不得一次就封賞百八十個公爵。”
“但別忘了現在天下還未一統……如果我們以一統天下為最終目標來計算,你們以為有幾個人有資格位列公侯?”
“覺得自己的爵位低那就努力拼搏,爭取在未來的逐鹿之戰中立下更大的功勳,到那個時候朝廷絕不會吝嗇公侯之位。”
眾人被說的羞愧不已,道:“是臣等淺薄,請陛下恕罪。”
文易伸出一隻手說道:“五年,最多五年,我必揮師北上終結亂世。諸位可以以此為節點,為這場戰爭做準備了。”
眾人皆大喜,終於有個確切的時間了。
隨後文易又專門詢問了古義一個問題:“劉伯在哪一級?”
古義回道:“因為沒有參與立國之戰,劉伯的功績只夠封男爵。”
文易眉頭緊皺道:“他救過我的命,就只夠子爵?”
古義連忙道:“是臣疏忽了,請陛下恕罪,這就讓人重新核算。”
文易暗自搖頭,讓劉伯留在閬湖的缺點就在這裡,離權力中心太原,很容易就被人忽略。
即便是當初一起從北方逃難的老相識,差不多也都忘了他的好。所以才說,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不用計算了,既然他姓劉就封他為劉國公。”
劉國是周朝的一個藩屬國,封地就在豫州,離劉伯的家鄉不遠,這個封號給他確確實實是厚封了。
眾人除了羨慕也不敢反對,畢竟當年他確實把重傷垂死的文易揹回來,並一直照顧。
這是實打實的救命之恩。
只是眾人沒想到,都過去這麼久了文易還記得,並且因此封他為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