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們純屬多慮了,我沒有從南方動手的打算。”
冼芸思索道:“我倒覺得您不如從南邊施加壓力,多吸引一些晉國的兵力,這樣在北方進攻的時候壓力就會小很多。”
文易不想和她多說這些,而是道:“我出兵的時間還不確定,眼下保持現狀最好。”
“讓你的人去扶南平叛,順便和我們的軍隊練習一下配合能力,你覺得如何?”
冼芸道:“可以,不過我一次性無法出動那麼多人手,最多五千人。”
文易笑道:“五千也可以……我唐國從來不平白使喚人,武器裝備、糧草你們都不用管。”
“每個人還有十枚金幣的安家費,以後立下功勳還會有獎賞。”
冼芸激動的眼睛都變成錢的形狀了,道:“您怎麼不早說呀,十枚金幣的安家費,五萬人我弄不來,三兩萬絕對沒問題。”
俚人本身就是半奴隸社會,部下的百姓和奴隸沒什麼區別,人口買賣對他們來說太正常了。
以高涼冼氏的地位,只要給足了錢,弄兩三萬人真不是沒有可能。
文易卻不願意這麼幹,說道:“別急慢慢來,就先五千吧。等把他們訓練好了,在抽調更多的人過來。”
冼芸有些失望的道:“好吧……要不一萬人?”
文易失笑,伸手在她腰下部位不輕不重的拍了一下,只感到一股驚人的彈性。
“啊……”冼芸驚呼一聲,一雙美眸頓時變成了兩汪春水……
招募俚人士兵是文易早就計劃好的,既能緩解一部分人手壓力,又能借機進行教化。
這些士兵往往是家裡的頂樑柱,每成功教化一個,就代表他背後的家庭受到影響。
等到將來得了天下,採用以俚制俚的方法,能更快的把整個俚人族群納入唐人體系。
還有一點就是,南方的深山老林始終是一道天險,即便唐國軍隊使用的是火器,要打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俚人就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裡,對這裡更熟悉,有這樣一支軍隊會更加的方便。
不只是嶺南,包括中南半島以及雲南方向,都需要一支擅長山林作戰的部隊打前鋒才行。
俚人和唐國的關係非常深,文易和冼芸的關係就不提了,唐國百姓有三四十萬出身於俚人,軍隊有兩三萬也是歸化俚人。
俚人出身的官吏也不少,水柳是柴犇的妻子還是國子司業,準太子妃柴淼也有一半俚人血統。
嶽山、文木、武橫等高階將領都是俚人出身,文臣裡面俚人出身的也有不少。
雙方的淵源如此之深,教化俚人簡直就是天然的便利。如果不是不想過早的暴露,他早就對嶺南動手了。
現在從嶺南俚人裡面招募一兩萬軍隊,完全不是問題,後續的改造可以說易如反掌。
……
因為大封賞的關係,除了執行任務實在走不開的,其餘高層全部來到夢啟城。
等該來的人都到齊,文易終於下令舉行冊封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