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有心人自然是唐國的商人和細作,他們第一時間就把這個訊息散佈的天下皆知。
手法非常簡單,在唐樓門口張燈結綵敲鑼打鼓。然後告訴大家為了慶祝對百濟之戰的勝利,唐樓所有商品打七折。
唐樓的客戶群體是誰?基本都是王公貴族,最次也是地方豪強,小地主都不敢踏進唐樓的大門。
而唐樓出售的貨物,要麼是精品的瓷器、琉璃之類的東西,每一件都價值不菲。
要麼就是大宗貿易,普通瓷器、鹽、糖、布匹、皮貨等等,都是批次買賣。
這種等於是白撿錢一樣的買賣幾乎被士族豪強壟斷了,普通人敢插手就是家破人亡。
對於不把錢當錢的權貴來說,七折也是一個讓他們坐不住的大優惠,紛紛派人過來打聽情況。
所以,這一戰的來龍去脈很快就為各國所熟知。
只是宣傳的時候刻意隱去了大炮這一點,戰爭的過程更是一筆帶過。
只說我們以極小的代價全殲百濟水陸聯軍,俘虜三萬餘眾。
最終迫使百濟簽訂了城下之盟,賠償黃金若干,割讓藩屬耽羅國給唐國。
同時也透露了另外一個情報出來,傳說中的倭奴國已經是唐國的藩屬。
確認情報的真實性之後,高句麗小獸林王高丘夫狂笑不已:“失去了唐國的支援,又折損數萬精兵……我的大仇將報矣。”
這些年他臥薪嚐膽,先是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又消除了內部不同的聲音,加強了中央集權。
還頒佈新法,從燕國引入佛教,又仿照唐國傳說中的學政體系建立了太學,並在幾個重要城池修建了分學。
可以說這幾年高句麗蒸蒸日上,逐漸回覆了幾分元氣。
但他沒有急著報仇,原因就是摸不清藏在暗處的唐國的路數,生怕唐國在關鍵時刻出兵。
不過此時他也暗自慶幸當初沒有貿然出兵,唐國的實力實在太強了。
當年邪馬臺國是何等強大他們是最清楚的,朝鮮半島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是他們的藩屬國,要派質子過去。
結果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被唐國打敗,成為了藩屬國。
百濟國的強大他也很清楚,尤其是水師堪稱世界最強水師之一,連晉國和燕國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可現在呢,唐國只用兩天就完敗了他們,甚至一大半還當了俘虜。
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只有被碾壓士氣崩潰全軍投降,才會出現這麼高比例的俘虜。
百濟軍隊經歷了什麼他不知道,但他只要知道唐國的實力很強就可以了,這樣的國家絕不能得罪。
現在確定唐國和百濟決裂他欣喜若狂,沒有唐國威懾他就可以轉變策略,主動發起小規模戰爭了。
甚至還可以嘗試著和唐國人接觸一下,看能不能建立聯絡,最好能買到一些物資。
現在高句麗可是啥都缺啊。
燕國攝政大臣慕容恪看到這個情報之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百濟和唐國的決裂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我沒想到是百濟反過來攻打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