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山魁的提醒,文易他們對墾荒計劃重新做了調整。
從漢人和俚人中各自挑選了一部分精通種植的人,共同組成了育苗組專門負責水稻育苗。
剩下的人跟著劉伯一起去開荒。
開荒其實很簡單,四個字:刀耕火種。一把火把荒野上的雜草樹木全燒掉,灰燼成為肥料。
大火不光能把雜草燒死,還能把害蟲和地下的蟲卵燒死,減少病蟲害。
缺點就是破壞環境。
但還是那句話,這個年代人都活不下去誰管環境問題,腦子有坑啊。
燒荒也是講究技術的,在上風口點火燒的更快。如果周圍有居住點還要提前清理出隔火帶,以免火勢蔓延把房屋燒了。
劉伯就先帶人清理出一條數里長的隔火帶,把居住點隔離開。
然後找到上風口一把火下去,長達數里的火線迅速蔓延吞噬一切生命。
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動物遭到了滅頂之災,只能四處逃竄,讓守在一邊的劉伯等人收穫了不少獵物。
濃煙滾滾,文易心中卻充滿了希望。甚至還有心情自我調侃,這要是換成前世他不吃槍子也要坐穿牢底。
這場大火至少要燒三五天,這期間是沒有辦法勞作的。
文易沒有讓他們閒著,而抽出一部分人趁這個時間修建臨時的居住點。
起碼廁所要修建,遮風擋雨的草棚要有……
謝道韞也帶著一個營的戰士出發,準備去征服黑水部。
山魁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主動請纓,希望帶領族中的精銳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
文易直接就拒絕了他的請求,原因很簡單,就是不信任他們。
在雙方完成一定程度的融合之前,他是不會讓俚人參與到軍事行動中來的。
萬一背叛,損失他承擔不起。
不過考慮到需要俚人領路,文易還是同意他帶領二十名俚人作為嚮導參與到其中。
也算是對他的一個考驗吧。
等謝道韞出發,文易就把木匠和鐵匠召集到一起。
“把大家叫到一起是為了製作水車。”
柴犇問道:“水車是什麼東西?”
之前說過,他做過鐵匠打鐵技術還不錯,所以把他也叫了過來。
“這就是水車……”文易拿出幾張紙,上面畫的正是水車。
水車是最簡便的灌溉工具,效率且不去說,主要是節省人力。
他們要開墾的是水田,對水的需求很大,全靠人力取水太麻煩了。
水車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解放人力。
水車誕生在東漢時期,只是古代技術推廣速度非常慢,一直到隋唐時期才在全國大部分地方普及。
而且最早的水車必須要人力才能轉動,唐宋時期才有單純靠水流動能轉動的水車。
文易自然是一步到位,拿出來的是藉助水能轉動的水車。
眼前的這些人顯然都沒見過水車,在看到設計圖知道原理後都驚為天人。
然後就是製造。
古代的水車有個大問題,沒有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