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最出名的就是紐交所了,讓這裡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實這裡從外看,看不出什麼,還沒有魔都金融中心氣派,房子也相對老舊,而且街道狹窄。
除了紐交所這類外,周邊的辦公樓基本都是證券公司這類的,這些才是這裡的核心,每一層的公司可能都操盤著高達幾百上千億美刀的資金,所以這裡只要有一丁點震盪,全球股市都會被波及,全球經濟也都或多或少被影響到。
這裡其實最大的隱患就是金融作假,這個每天都有人查,但每天都有人會做。
什麼叫做金融作假?就是炒垃圾股之類的。
是股民為什麼被戲稱韭菜?其實大部分股民對於資本而言壓根就是一串數字,有可能這個數字就是螢幕前的你。
一直會有人有疑問,運營真的那麼厲害?或者說營銷那麼厲害嗎?
大部分人壓根分不清楚營銷運營到底做什麼,甚至有些人把這個做成單一的一類,實則不是,營銷有很多種,但是全球最厲害的營銷大師基本都在這裡了。
沒錯,華爾街,之所以說大部分股民是韭菜,是很多人炒股,壓根不知道在炒什麼,而是跟風炒股。
比如一家企業上市企業的股票,非韭菜這批人怎麼買?肯定不急著買,先去查下這家公司明面上能查到的所有資訊,在找人打聽一下這家公司的相關產業還有競爭對手,深入到整個產業鏈,包括核心技術未來景象還有創始人團隊過去的一些事。
這些玩明白了,需要的時間精力太大了,其中還要關注全球局勢,全球金融市場是否會影響到你買的這隻股票,這就是專業人士或者說真正把股市玩明白的。
韭菜是什麼?比如一隻垃圾股上市了,之前沒任何瞭解,然後一個營銷事件出來,全民跟風吹和狂歡,就會有一群人覺得自己是股神了,趕緊先人一步去買。
還有的連這一步都沒想到,看到別人說好就跟著買,結果這家企業某員工一句話說錯了,突然被全網噴,股價一下跌停,你說韭菜慘不慘?一點也不慘,因為他們永遠不會自醒。
而這一切背後的資本和推手,用的就是營銷手段了,你說可怕嗎?非常可怕,利用輿論來操縱股市。
所以才會有各種審查這群人做的事,但是有些事沒法查到結果,比如一些營銷事件,你壓根找不到對方營銷的點,可能就一句話,一個短影片,就引爆了,你不能說人家故意做的,而且韭菜們也不允許你去理性分析,之後審查也懶得管了,資本只要不明目張膽違法,那就給資本一點市場操作空間。
這類玩法,首先,不單單是營銷了,還需要另外一個東西支撐,沒這個東西,營銷也沒用,那就是大資料,資料整理和分析。
一些金融公司,目前已經有專業的部門,專門研究00後的喜好,00後每天在關注什麼,整理成資料後給營銷團隊,營銷團隊點對點的定製營銷方桉,基本可以說萬無一失。
這些資料從哪裡來?以前是調查問卷,最早的就是街頭調查問卷,不知道還有人記得嗎?後來是電腦埠的調查問卷,現在基本非常簡單了,加一些群,然後檢視每天各大平臺評論區熱搜評論,整理後找出來興趣點,摘出來做成資料打包。
甚至有的已經細分到每個手機價位品牌人群的喜好了,這些資料都會被蒐集整理匯總,這樣的蒐集整理,想要割韭菜難嗎?
所以你還想炒股嗎?或者說你是不是韭菜?你不是韭菜,你對資料有多少了解?你以為你懂了?那你錯了,他們還有一套方桉專門針對董哥的,那就是當初賈老闆那一套,提前做局,專坑董哥。
至於被賈老闆坑的大股東啥的, 那群人說的話聽一聽就好了,他們比誰都清楚賈老闆做的什麼,只不過他們不能說自己賺了,那就會引起公憤了。
這裡其實有個公式,你有一個億,你在國內股市玩,基本小賺,賠的風險低,因為盤子和體量在這裡了,你要一次投入五千萬進去就要被調查了,五千萬基本就可以影響一些事了。
如果你有二十億,你可以去港股玩了,如果你有一千億億,你可以去美股玩一玩了,這就是體量的差,所以華爾街才會成為今天的地位,體量太大了,在這裡上市的萬億市值公司不少。
很多人有個誤解,為啥國內那些企業,不在國內上市?是沒法上市啊,鵝廠當初在港股上市,一天的交易額基本吞了港股一半,基本都去買它了,不買其他的了,最後鵝廠才去美股那邊上市,因為港股都容不下鵝廠這個體量,更別說國內其他幾個巨頭企業在國內上市了。
除非是拆分上市,就把公司拆分幾個部分上市,一些在國內,一些在港股,還有一些留美股。
交易額的差距是很大的,不是很多企業不在國內上市,而一群炒股的連這個都不明白,那就是實打實韭菜了。
趙明陽這次,目標很明確,至少招收二十人金融頂尖人才帶回國,這二十人足夠幫趙明陽去管理趙明陽的產業,即使是顧嫚,趙明陽知道,目前還沒法達到趙明陽想要的實力,只能讓顧嫚很這群人後面學。
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