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複燕雲十六州!?……
也許連文盛安自己都沒有料想到, 命運會如此戲劇,兜兜轉轉,霍世鳴還是成為了兵部尚書。
只是這一回, 事態並非由他親手推動, 而是由曾經狠狠駁回過這本摺子的霍翎一手促成。
從正三品邊境主將, 到正二品一部尚書, 在大多數朝臣看來,這就是太後對霍家的恩寵與看重。
有多少人終其一生, 都夠不著尚書之位的邊。
只有極少數, 經歷過柳國公權勢顯赫時期的朝臣,敏銳察覺出了一絲不對。
——承恩公在行唐關待得好好的, 太後為何會突然將他召回京師?
這其中,是否有隱情?
丁景煥如今是刑部左侍郎,在朝堂上的站位愈發靠前。
在聽到這道任命時,丁景煥的眉心猛地一跳。
顯然, 即使是他這位太後心腹,也都意外於太後的做法。
他應該是在場所有人裡, 最清楚內情的人。
先帝時期,勳貴勢力龐大。
柳國公府位列勳貴之首,不僅有極深的威望,還牢牢把持著兵權。
為了節制柳國公府的權勢, 先帝與文盛安這對君臣, 任命柳國公為兵部尚書,又用了其它手段,才成功收回柳國公府手裡的兵權。
景元二十六年,先帝駕崩。
臨終前,先帝留下遺詔, 任命霍世鳴為行唐關主將。
正是因為有燕西十幾萬軍隊在背後支援,在朝中根基不穩的霍翎,才能與文盛安、陳浩言等輔政大臣進行周旋,不至於落入下風,全無還手餘地。
文盛安欲效仿昔年柳國公府舊事,上書舉薦霍世鳴為兵部尚書,所圖不過三點:
一是削弱太後勢力;
二是防備外戚坐大;
三是自己把持朝政。
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丁景煥還清楚地記得,太後駁回這道摺子時說過的話:
“我爹的畢生抱負是徵戰沙場,收複燕雲十六州。
“讓一位領兵徵戰的將領留在京師任兵部尚書,深陷權謀算計,是蹉跎了他。”
……
如果不是親耳聽聞,丁景煥很難相信,這樣的話語會出自一位攝政太後之口。
只是,八年的時間,終究改變了很多東西。
將領的追求與抱負早已不再純粹,為了成為燕西的土皇帝,籠絡將領,邀買人心,以公肥私。
想到這兒,丁景煥視線微移,落到霍世鳴身上。
他這個局外人看懂了娘娘的苦心,承恩公身處局中,又能否理解娘娘的一番好意呢。
……
霍世鳴腦子轟隆作響,無數聲音縈繞在他耳畔,讓他無法靜下心來思考任何事情。
到最後,他想起來的,是文盛安致仕前對他放的那一席狠話:
“娘娘與承恩公不夠齊心,我方能在其中左右逢源。
“但我不知道,承恩公如此積極主動地幫娘娘對付我,打的又是什麼算盤?
“我倒下以後,承恩公能得到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