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也好,張居正也好,他們都以為秦泰不清楚現在的局面,其實秦泰以旁觀者的態度已經洞悉了京城的局面變化。
相比上次秦泰來京城的時候,現在的局面已經有了微妙而又其妙的變化。
首先李太后主動交權,幾乎把後宮和皇家的主動權全部放手給了小皇帝。
也就是說除非遇上了非常重大的軍國大事,李太后是不會輕易插手了。
這是一種放手更是一種妥協,代表李太后已經不能完全掌控兒子小皇帝了。
為了不引起親生兒子小皇帝對李太后的仇怨,李太后選擇了放任兒子。
一來是因為小皇帝真的長大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事事必須經過李太后的准許才可以做了。
第二更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生活,現在放權小皇帝還會對這個母親好,要是真的惹怒了小皇帝的話,將來李太后的好日子就沒有了。
第三是因為李太后孃家兄弟的提醒。李太后孃家是貧民出身,因為李太后才會成為皇親國戚。
如今李家有了身後的家族底蘊,他們也擔心小皇帝和李太后鬧僵。小皇帝遲早會親政,一旦李太后和小皇帝關係鬧僵的話,將來李家就完了。
作為小皇帝的舅舅,小侯爺勸說姐姐早點緩和母子之間的關係。聽了弟弟的話,李太后才主動緩和母子之間關係。
第四是因為李太后真的管不動了。李太后的身體別人不知道,秦泰夫妻確實很清楚的。
展小小曾經給李太后把過脈,知道李太后的真正病情。當年李太后以一般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後來分到了裕王府。
當時還是裕王的隆慶皇帝正因為沒有子嗣頭疼,當時的陳妃後來的陳皇后一眼就看中了當時的李宮女如今的李太后。
李太后當時不但正青春而且長得有點豐滿,正好應了屁股大好生養的老話。
當時裕王雖然有好幾個老婆,但是都沒有給王爺生下一男半女。李太后為了給王爺懷上孩子,可以說是用上了所有的辦法。
無論是吃藥、求神、問卜等等,甚至於不惜傷害身體服用一些秘藥。展小小和秦泰會診得知,李太后因為這個孩子至少損傷了自己近二十年的陽壽。
李太后兩次生產、平時又要照顧王爺的飲食起居、在裕王沒有被確定接班人之前沒有調理好自己的身子、不到三十歲就守寡、在小皇帝年幼的時候堅持每天帶著小皇帝上朝處理軍國大事,徹底導致李太后的身體機能混亂和老齡化。
現在李太后是靠著藥物和保養才能勉強維持著身體,一旦藥物停止或者大病一場的話,李太后的身體就會馬上虛弱下來。
李太后也深知自己有點力不從心了,所以也想好好休息一下,儘快恢復體質讓自己多活幾年。
從表面上看起來,張居正依然是說一不二的內閣首輔,還是依然的一言堂當家人。
但是秦泰仔細打聽過一些變化,至少發現了三點變化。第一,張居正在民間和官場威信漸漸不如以前了。
幾年前無論是學子還是官員,沒有人敢於在公開場合說張居正的壞話。
第一是因為張居正是內閣首輔百官之首,更是因為張居正無論是威望還是品德,都讓人無懈可擊。
可是現在私下或者半公開場合下,經常能聽見有人議論張居正,更有一些膽子大的官員或者學子說要聲討張居正。
本來哪一個大人物不被大家議論過?可是從大家對張居正的稱呼上就知道了變化,當張居正剛成為大佬的時候,大家管張居正叫
“張先生”,這是一種尊稱,更是代表大家把張居正當做一個前輩和師長。
後來張居正成為內閣大佬後,大家稱呼張居正相公或者張相,此時大家已經把張居正當做一個政客來看待。
當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特別是成為小皇帝時代的老師兼內閣主持者的時候,大家無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都稱呼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