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弘文做的手術很多,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會因為經驗不足造成的失誤而驚慌,但好在那些失誤都是出現在系統模擬出的手術中,並不會真的死人,隨著蘇弘文的成長在手術中驚慌的情況是越來越少,到了現在蘇弘文幾乎就沒在手術中出現過驚慌的情緒。( 平南文學網
可今天這情況讓他慌了,冷汗出現在他的額頭,他身上的手術衣也被汗水打溼了,現在怎麼辦?用透視眼鏡找出血點來不及了,可不用透視眼鏡找出血點耽誤的時間更多,這是一個死結。
就在蘇弘文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劉曉莉抽好腎上腺素要給沈磊注射,蘇弘文趕緊喊道:“先不要給腎上腺素。”
劉曉莉急道:“可不給腎上腺素患者的血壓就上不來,血壓太低的話他會死的。”
蘇弘文搖搖頭突然一咬牙道:“先不給。”說完他就把手伸進了腹腔中。
腎上腺素確實有升壓的作用,可此時沈磊是脾破裂,血壓低一些出血就少,血壓升高也就意味著出血會更多,他已經流失了很多的血液,在失血的話沈磊很快就會死去。
可血壓上不去就意味著沈磊的大腦等主要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沒有血液供應大腦很快也會死去。
大腦如果死亡了,那一切也就都完了,所以劉曉莉要給腎上腺素,先保住大腦等主要器官在說,至於血液還有靜脈補充,這些血液還能讓沈磊多活上一會。
脾破裂的患者血壓降低後給不給腎上腺素對所有醫生來說都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大多數醫生都會跟劉曉莉一般選擇給腎上腺素,但蘇弘文卻選擇了後者,因為他要拼一下。趕在沈磊因為血壓過低導致大腦等主要器官死亡前把血止住,到底能不能做到蘇弘文不知道,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但他還是選擇這樣做,總得試一下。不然給了腎上腺素血壓雖然有一定的提升。但沈磊卻會失去更多的血液,這對於他來說是致命的。他不能在失血了。
蘇弘文最開始想出的治療方案是直接結紮脾臟中的出血點,他這種做法是很超前的,是不被當今醫療界認可的,因為脾臟記憶體在著太多的血管與血液。一旦破裂根本就不可能全部結紮止血,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捏住脾蒂,脾蒂中有給脾臟供血的動靜脈,只要捏住了脾蒂就可以延緩出血。
但這樣做也是存在著風險的,眾所周知人體每個器官、每個細胞都需要血液來供養,如果捏住了脾蒂這等於是阻斷了脾臟的供血,沒有血液的供氧一旦時間過長脾臟就會壞死。
常規的脾破裂手術一般都是脾臟摘除。因為很少有醫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血止住,他們都需要捏住脾蒂一段不短的時間來控制出血,在這段時間裡脾臟可能出現壞死,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把脾臟切除。而不是把脾臟縫合,因為脾臟因為沒有血液供氧可能壞死了,即使是縫合上也沒用,這種壞死是不可逆轉的。
真要是強硬的縫合上,而脾臟又真的出現了壞死,那在術後患者很可能因為脾臟壞死出現重度感染最終把命丟掉。
脾臟是不是壞死醫生看不出來,只能按照自己的經驗估算一下捏住脾蒂的時間,一旦過長的話最好的選擇是把脾臟摘除,以防止術後脾臟壞死導致的重度感染。
脾臟是人體的外周免疫器官之一,兒時有造血功能,成人後脾臟不在造血,作為一個免疫與血液儲存的器官,並且脾臟還是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會將其“吃”掉,正是因為這個功能,有脾臟的人抵抗力會比沒有脾臟的人高出不少,並且不容易患病。
沈磊剛十七歲,雖然失去脾臟對他的日後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他的抵抗力會大大降低,很容易患病,現在他還小,身體好,即使患病了吃上點藥也就過去了,可當沈磊年紀大了怎麼辦?他的身體在那時候已經老化了,在沒了脾臟的保護,患病的頻率會更高,這樣一來他的壽命絕對不會太長。
為了沈磊日後考慮,蘇弘文想保住他的脾臟,別人不能在不捏住脾蒂的情況下進行止血,可蘇弘文卻能,不過現在沈磊的病情進一步惡化,蘇弘文還是想拼一下看看能不能保住他的脾臟,如果實在不行蘇弘文只能按照常規的手術步驟去捏住脾蒂,然後把脾臟切除。
現在沈磊的血壓還在下降,留給蘇弘文拼一下的時間不多,半分鐘都不到,如果他不能在半分鐘內止血,就只得選擇去捏住脾氣延緩出血保住沈磊的命。
蘇弘文把右手伸進去後手術室一下靜了下來,只有心電監護儀發出的“滴滴”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呼吸聲太大影響蘇弘文的操作,此時劉曉莉焦急的盯著監護儀上顯示的血壓,戴宏城也停下了手裡的活,現在在做頸動脈切開意義已經不大了,實在是時間來不及了,如果不能儘快止血,就算把頸動脈切開做完,但那個時候沈磊也早死了。
手術室外邊沈松跟李亞琴也在焦急的等待這,同時心中不停的向老天爺祈禱,希望他能開開眼不要讓沈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