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見後勤部長和他的一幫手下都到齊了,便開口問後勤部長:“部長同志,你能搞到腳踏車嗎?”
“腳踏車?”後勤部長不假思索地反問:“什麼腳踏車?”
“當然是騎的那種腳踏車。”科涅夫對他說的:“我如今需要大量的腳踏車,用於裝備前線的作戰部隊。”
後勤部長接到扎哈羅夫通知時,以為科涅夫對自己後勤部門的工作不滿意,準備狠狠地批評自己一頓,沒想到他居然問起了腳踏車,而且還打算給部隊大量裝備腳踏車。
這明顯是專業不對口啊。
一時間,後勤部門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如何回答科涅夫的這個問題。
過了許久,後勤部長鼓足勇氣,艱難地問道:“司令員同志,我能問問,您給部隊裝備腳踏車,打算做什麼嗎?”
“我們國內的道路情況如何,想必大家都知道吧?”科涅夫問出這個問題後,有意停頓了片刻,看到所有人都點頭表示肯定,才繼續往下說:“從目前的情況看,不管是鐵路還是公路,我們的運輸力量基本達到了極限,要想再提高,基本是不可能的。”
對科涅夫的這種說法,後勤部長表示了肯定:“是的,司令員同志。我們的道路本來都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再加上德軍的轟炸和破壞,道路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科涅夫等後勤部長說完後,接著說道:“第27集團軍司令員索科夫同志告訴我,說他打算組織一支配備了腳踏車的部隊,在這種糟糕的道路上行軍或追擊敵人,從而提高部隊的機動性。怎麼樣,部長同志,你能想辦法搞到足夠多的腳踏車嗎?”
“司令員同志,”後勤部長聽科涅夫說完後,頓時叫苦連天:“在戰前,我們國內的確有不少的腳踏車生產廠家,但隨著戰爭的爆發,這些民用工廠都轉產用來生產各種軍用物資,我想腳踏車廠也不例外。”
“是啊,司令員同志。”後勤部長剛說完,軍需處長就補充說:“據我所知,莫斯科原有幾家腳踏車廠,如今都轉而生產摩托車的輪胎,根本無法為我們提供腳踏車。”
補給處長也附和說道:“對的對的,腳踏車廠基本都轉產了,就算有一兩家沒轉產的,恐怕也面臨原材料短缺,工人不足的情況。就算我們讓他們復工,能提供的產量也將會是低得髮指。”
站在科涅夫身後的扎哈羅夫,聽完後勤部門眾人的發言後,意識到問題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嚴重,於是他湊近科涅夫,低聲地說:“司令員同志,看來如今要搞到腳踏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不,我們給索科夫打個電話,把這件事告訴他,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腳踏車的問題。”
誰知科涅夫聽後,卻搖著頭說:“參謀長同志,如果我們都無法為索科夫的部隊解決腳踏車的問題,那他又能有什麼辦法,獲得自己想要的腳踏車呢?”
“那我們該怎麼辦?”
科涅夫想了想,隨後對後勤部長說:“部長同志,要不你和莫斯科的後勤部長赫魯廖夫將軍聯絡一下,看他那裡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好吧,司令員同志。”聽到科涅夫給自己佈置的任務,後勤部長無奈地說:“我待會兒就與赫魯廖夫部長聯絡,看能否從他那裡獲得幫助。”
正當科涅夫為索科夫所需的腳踏車忙碌時,索科夫此刻正與盧涅夫在十幾名戰士的保護下,行走在克列門丘格的街頭。
索科夫進入城市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但他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司令部裡,難得到外面走一走。此刻行走在街頭,除了看到一支又一支的巡邏隊,和形色匆匆的市民外,還意外地發現街上不少地方安裝了大喇叭,正在一刻不停地播放著讓人熱血沸騰的軍旅歌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一首《神聖的戰爭》響起時,索科夫不禁停下了腳步,仰頭望著掛在電線杆上的大喇叭,渾身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即帶著戰士們去衝鋒陷陣。
站在他身邊的盧涅夫,見索科夫對這些新安裝的大喇叭如此重視,臉上露出了笑容:“司令員同志,你覺得這些喇叭怎麼樣?”
“不錯,相當不錯。”索科夫點著頭說:“每天聽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軍旅歌曲,有利於提高我們計程車氣,讓戰士們在戰場上變得更加英勇。”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盧涅夫微笑著說:“當初我準備安裝這些喇叭時,還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覺得我們沒有必要把精力浪費在這些事情上。”
“但事實證明你是對的,軍事委員同志。別人我不清楚,但我聽到這些歌曲,渾身的血液都在沸騰,恨不得立即拿起武器上戰場與敵人戰鬥。”索科夫笑呵呵地說:“看來以後我們每解放一座城市,都可以在城裡安裝大喇叭,除了可以讓城裡的居民多聽聽這些軍旅歌曲外,還能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
這時喇叭裡的《神聖的戰爭》已經結束,響起了索科夫所熟悉的《喀秋莎》。索科夫聽著這耳熟能詳的歌曲,心裡暗自想: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歌,因為偉大的衛國戰爭而廣為人知,使不少人誤以為這首歌是衛國戰爭期間所創作。其實這首歌是誕生於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後,說它是一首抗曰歌曲,似乎更加合適一些。
喜歡紅色莫斯科請大家收藏:()紅色莫斯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