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漏風聲的情況,被迅速知會給了戴老闆,有讓他調查核實相關情況的意思,也有一點追究質問的態度。
戴老闆不敢怠慢,一面將情況知會給,可能受到此事影響的手下人,像肖銳這邊,便是因此而接到的訊息。
另一方面,戴老闆也迅速的活動起來,藉助各種渠道,瞭解相關的情況,最終,藉助前不久才因上海一事搭上線的洋人,付出一些好處費後,瞭解到了相關情況。
雙方接觸談判的美國人,其所透漏的情況,並沒有欺瞞,或想以此做談判籌碼之類,確有其事,日本人已經知道了相關情況。
不過戴老闆也鬆了口氣,根據情報顯示,日本人剛知曉此事才不久,而且從掌握情況看,並非透過國內渠道知曉。
另外,斯科特所額外提供的一些情況也佐證了這點,要麼,是英國佬因利益及他們與美國人達成協議,而故意向日本人透露了訊息。
要麼,問題便是出在了美國佬政府那邊,據斯科特的訊息,美國那邊已在偷偷調查,是否是因內部洩的密,既有此懷疑,肯定不會是無的放矢,必然是發現了什麼端倪之類。
另外,日本人那邊的一些反應跟應對,也多少佐證了這點,因為做出反應行動的,僅有日本的外務部門,其他人並無策應之類,好似不知情還是如何。
以日本人搞出一堆情報機關來看,其內部,各部門間的齷齪肯定極多,甚至部門內也一樣。
所以啊!若情報是外務系統之外的人獲得,必然不會只讓外務系統獨自搞事,為爭功,甚至可能還會自己先跳出來,拔走頭籌。
甚至,就算是日本在國內的外務系統獲悉相關情況,上躥下跳進行攪和的,估計也是他們,而眼下一點動作沒有,明顯不合理,甚至他們可能還不清楚相關情況。
目前,只有在英美那裡,日本的外務系統才有動作,四下活動並與英美交涉,且是私下進行,並沒有讓訊息擴散開來。
估計洋人也清楚日本人的這個尿性,便才有那些懷疑,不過這對情報處,算是個不壞的好訊息,至少他們應該還有一些時間,妥善處理好,手上與此相關的幾個案子。
大致瞭解清楚眼下情況,連同相關結論,戴老闆報了上去,隨後便召集林默等人,商討相關案件的處置工作。
列席的,除了二組、隊裡的領導人員,便是案件中的負責人及骨幹人員,這還是涉及案件人員,首次坐到一塊。
地點,在距離行政院有一段距離的一家公館,此地,是鄭君山所領人員的辦案駐紮地點。
叫是叫公館,但與那些有錢權勢之人居住的高檔別墅、寓所之類的,並非一回事,更類似於上海那種臺基公館。
只不過,這家並不經營情色那些亂七八糟的生意,而是一家中高檔,供客人中短期入住的館驛,形式上,算是民宿與公寓酒店的集合體,規模比民宿大,但小於公寓式酒店,且設施也稍減。
這類地方,開始可能是按正經公館設計建造,但因種種原因,改做經營場所,或只是模仿那一類建築,建成了那類樣式。
這個地方,情況屬於前者,建成已有些年頭,維護也不太得當,顯得有些老舊,開始是住宅,但原房主,早已家境敗落,轉了幾手,最後改為了對外經營的場所。
這種情況,在民國時期是很常見的,住宅、辦公、工商等使用場地之間,並沒有明確界限,變去變來很尋常。
像二組駐地,便算居住及辦公通用的綜合場地,還有戴老闆的住所,往往也是二者通用,此類情況極為常見。
而像這類公館,可能前一刻還在對外營業,下一刻,便租給誰,做為公司經營場地,或變成什麼什麼辦事處之類的。
當然,更多的,可能是被某人給包下,做為自己及隨員,來京辦事的落腳地,鄭君山,便是以這為由頭租下的。
眾人簡單互相介紹了下,不過多數人都熟悉,畢竟以前都在本部辦公,只有寥寥幾個生面孔。
不過參與行政院案子的人,卻不免偷偷打量二組比他們來得更多的人,這邊失勢失寵的傳聞,這段時間傳得可謂有鼻子有眼啊!
當然,都是外勤部門的,之前還有過合作,敵視不至於,但心底鬆一口氣,那是肯定的,畢竟這段時間表現太亮眼了,尤其是雙方一比較。
本來嘛!被戴老闆親自帶著參與行政院大案,他們還有點自得,但蓋子一揭開才發現,自己這得意的太早了。
各家彙報了下自己的情況,都清楚案情及眼下狀況後,才討論起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