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那兩位並無太多意見,誰辦理不影響,最終處置權握在手中即可。
至於其他人,像牽涉進白銀走私的,巴不得立馬收拾,有錢參與進大規模走私,有錢就是他們的催命符。
而類似兩廣那兩人一樣的敏感人物,戴老闆上次便親赴南昌彙報過,發了封電文請示,很快便有了回覆,一查到底。
當然,這些敏感人物只是一部分,其他情況,也都一併請示了,只不過附上了那兩位的意見與態度這些。
不得不說,在安內一事上,老蔣是真上心,也真果斷,只是牽扯上這個問題,便一句廢話和多餘交代都沒有。
電文匯報的很細也很長,至於通訊保密問題?上次去請示,戴老闆還帶了一支,經重重審查挑選出的通訊聯絡小組,用獨立密電碼,且用幾次便換新,用於與那邊的秘密通訊請示。
伴隨在偵聽破譯方面的發展愈強,在保密通訊手段上,情報處也在飛速迭代更新著手段,通訊保密工作也愈加成熟。
電文足足發了近半小時,擁有偵聽能力的,自然都偵聽到了,但哪怕能譯,也絕非一時半會兒的功夫。
不過,內容敵人雖不知,但還是引起了他們的警惕,好在戴老闆在行政院那邊演了些戲,暫時吸引了各方注意。
收網工作,單單辦案這些人肯定不足,二組一隊的人,陸陸續續放下手頭工作,準備著,二隊是沒辦法,奔趕各地辦案去了。
作訓場的特別行動組,也暫時調整了培訓工作,讓受訓人員,先進行課程學習,其整隊歸建,在模擬場地開展訓練。
動用的,自然不止這些,處裡其他人,戴老闆也暫緩了預定的工作安排,讓人員儘量在崗,不過並未下令,也未知會。
他們將要負責的,主要是外圍協助工作,沒必要把情況瞭解一清二楚,而且延後本就冒險,這時候可不能再走漏風聲。
“現在查到什麼程度了?”時間緩緩流逝,這天早上,林默邁步走進了肖銳的臨時辦公室,聽取其情況彙報。
肖銳大致將近幾日的進展,細說了下,總結道:“林隊,根據我們的判斷,最先鎖定的目標,應該只是這個日諜小組中,一名小負責人之類。
負責的工作,應該是外勤行動及對外接觸,接觸的目的,應該是構建情報遞送渠道,一些接收傳遞訊息的信鴿,也疑由其負責指揮。
不過,目標活動的頻率很低,應該只是在首次接洽時出面,魚攤魚販是其聯絡人,負責傳遞訊息這些。
再往下,除了零散的兩名負責中間遞送情報的信鴿,當然,擔任這個角色的人可能還有更多,只不過未曾活動,我們未曾發現。
其另一批手下,是一家批發批發鋪子中的三人小組,其所擔任的角色應是外勤行動,另外,目前尚不排除還有類似小組,其會在接觸及接收情報時進行配合協助。
而接收的情報,會以信件之類形式,遞送給一名潛伏在書刊公司內部的間諜,再由其轉送至一家小型火柴工廠。
書刊公司調查過,並沒有什麼問題,一家小公司,業務很雜,既幫人編刊電話冊之類,也發行著幾款小雜誌。
雜誌上主要刊印一些小故事,雜七雜八的都有,神神鬼鬼的、博人眼球的、風花雪月的,雖登不得什麼大雅之堂,但銷量尚可。
平常投搞信件、讀者來信這些不少,像目標這種,直接上門投遞到公司信箱裡的情況也不少。
我估計,書刊公司是被目標特意挑選出的,書信多,但公司體量又不惹人注意,經營狀況又不錯,不會輕易倒閉之類,方便他們長期供此進行活動。
至於火柴工廠,一家很小的小工廠,同樣引不來什麼注意,廠內只有攪拌機、切割機等有數不多幾臺機器。
情報遞來此地後,便沒有再傳遞的跡象,要麼裡面藏有電臺進行傳送,要麼是藉助火柴生意掩護,將情報送回去。
之所以有後面這個懷疑,是因為這工廠雖小,生意的門路卻是很廣,主要是為高階娛樂場所一類,生產高檔訂製火柴。
生意不止侷限於南京,因貨品質量上佳,江浙滬的大城市的那類場所,多有在此訂購,所以有理由懷疑,他們便是藉此機會,在替他人將情報遞送回去。
職工十幾名,應該都是他們的人,這個規模,再鑑於他們是負責為他人遞送情報的,那裡應該是其核心部分,所以有理由懷疑,工廠可能也是其指揮所在。”
林默聽完,輕敲著桌子,出言詢問道:“這數個地方的日諜,他們出現的時間這些,你有沒有都調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