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白人男主和東方女孩滾床單”這種經典好萊塢戲份,也是他費了好大勁,前後磨了許久才終於說服美方團隊放棄。
但怎麼說呢,理由歸理由,但捱罵還是得受著。
畢竟觀眾是衝著你才花錢進的電影院,結果發現被騙了,那被噴也是活該。
其實對於電影的資本方來說,觀眾罵不罵都是小事,只要票房能穩住就行。
可惜,隨著電影口碑的走差,《長城》的票房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首週末三天賣了將近5億,而到了第二個週末總票房才堪堪八億。
上映半個月後,單日票房更是下滑到了一兩千萬的水平,非常艱難的突破了十億。
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別說賺錢了,最後票房能不能超過製作加宣發成本都是個問題。
被罵事小,虧錢事大。
作為主投資方,樂時總裁張召五天發了七條微博,大罵在網上給《長城》打差評的人,甚至還掛了幾個影評自媒體的號。
對此,網友們的評價只有一句——他急了,他急了。
甚至這電影,不單是在內網上被嘲,因為有馬特達蒙參演的緣故,在老美的網路上也有不少調侃聲。
“這就是那部讓馬特達蒙放棄了這一屆奧斯卡大熱門《海邊的曼徹斯特》,千里迢迢跑到大洋對岸拍的電影嗎?”
美國網友:(*^▽^*→馬特達蒙
不過好在,網友們對《長城》的口誅筆伐並沒有持續太久。
年底上映的另一部電影《擺渡人》,捨身替它擋住了風口。
這部王佳衛監製、張佳佳導演的電影,一上映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論。
大部分觀眾的評價,都是“看不懂,不喜歡”。
然後也不知道墨鏡王犯了什麼邪,在微博上直接發了一句“我喜歡”。
緊接著,幾十個明星在人情關係或者公司要求下,也都紛紛跟了個“我喜歡”。
可以說,這一波把影視圈“抱團跟風”的習俗展現了個淋漓盡致。
不過倒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聽話”,之前因《愛情公寓》出名的王傳軍就發了一條“我不喜歡”的微博。
說起來,他的名氣咖位其實不怎麼大,在圈裡算個三線都勉強。
換了平時發個微博什麼的,根本沒幾個人關注。
但偏偏,現在這個節點有些特殊。
觀眾們的逆反心理本來就在娛樂圈這波明星抱團下到了頂峰,一看有人開團,立馬跟上。
王傳軍的這條微博成了網友們的熱門打卡點不說,“我不喜歡”這個詞條更是直接衝上了熱搜。
對於之前一眾參與抱團的明星來說,這簡直就是啪啪打臉。
於是各家的粉絲、電影的水軍、被激怒的觀眾,還有樂子人網友們,瞬間在網上吵成一團。
2016年的最後時光,就在這些繁雜的爭吵聲中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