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意思是不提了?”
“非也,提是必須要提的,只不過我們換個思路。”
“哦?你且說來。”秦檜再次問道。
劉成儒說道:“宋金停戰,大勢所趨,利國利民。”
“至少軍鎮不需要過大的投入,士兵不需要無謂地犧牲,百姓不需要輾轉反側,流離失所,商業不需要規避戰亂之地,耕地跟紡織以及諸多的民生政策也可以上通下達,快速執行。”
“兩國都可以發展經濟,讓百姓豐衣足食,不思戰事。”
“而且我金國願意跟大宋開通互市,為你們開放馬場。”
“是我金國的珍寶進入大宋,也可讓大宋的商業版圖擴充套件到我金國。”
“到時候兩國民間來往密切,共同緬懷戰爭,深刻銘記戰爭帶來的痛,以至於忘記戰爭,遠離戰爭。”
“如此的友好盟邦,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共同夢想,相信大宋陛下跟諸位大臣都想如此。”
劉成儒這個傢伙,打仗不怎麼樣。
但是在搞經濟跟和平發展的戰略問題上,倒是有遠見卓識。
再加上他說話的態度可以看得出內心的真誠。
只是,劉成儒這樣的話,多少有點架空趙爍的味道了。
眾所周知,如果開商互通的話,最想富裕起來的還是朝堂上的官員。
其次就是他們在民間栽培的那些商業家族。
說到底,當發展到達一定瓶頸的時候,腐敗就會再次滋生。
這是歷史的輪迴。
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趙爍能做的,只能是建立健全一個良好高效的巡察制度。
不過宋金和平的共同願望確實是大勢所趨。
垂拱殿內,大宋的官員們齊刷刷的陷入沉默。
他們在思考,其實他們也不需要思考。
因為宋金和平,是附合他們的期望的。
“臣認為,宋金和平,確是天下百姓之共同的願望,請陛下聖裁。”
說話的正是趙爍提拔重用的李彥回。
李彥回此話一出,意味著皇帝的想法已經初露崢嶸了。
這確實是符合趙爍本人的想法的。
但是他不能一錘定音。
這種事情得讓朝堂上計程車大夫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