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戰場廝殺的是各級別的統兵將領。
主帥相當於整個大軍的大腦。
都是在後方指揮作戰的。
事實上,這才是主帥存在的重要性。
畢竟一個人再厲害,親自上前線殺敵,其作用往往不如中軍帳內傳出去的一條軍令有效。
“報!布蘭迪千戶全軍覆沒!”
“報!蘭澤爾千戶全軍覆沒!”
“報!吳大曼千鈞全軍覆滅!”
“報!吳召虎將軍身陷重圍,請求大王派兵支援!”
“……”
看著這些快速呈遞進來的軍報,粘罕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現階段,趙爍統領的宋朝軍隊確實正在批次的折損,可是金軍這邊的情況也也好不到哪裡去。
雙方戰場的陣型已經徹底被彼此衝亂了。
整個戰場現在看起來就是一盤散沙。
金人之中夾雜著宋朝士兵。
宋人之中夾雜著金國計程車兵。
粘罕從這些軍報之中得到一個關鍵性的細節。
那就是自己重點從宋軍右翼突防的柺子馬進攻受到了阻礙。
他賴以生存,馳騁天下,戎馬半生的柺子馬竟然沒有突破宋軍騎兵陣型。
這也就自然無法衝開宋軍的騎兵防線了。
其實古代戰場真正能凸顯出戰爭潛能的兵種還是騎兵。
為什麼粘罕要把騎兵放在兩翼。
就是希望一次騎兵對沖之後,突破宋朝騎兵的防禦。
那個時候,宋朝的軍隊就相當於被金人的柺子馬從兩翼包圍了。
可是現在這個戰術目標沒有達成,這就造成了雙方的大軍已經陷入了膠著的狀態。
更意味著粘罕在大方向上已經出現了劣勢。
更意味著粘罕距離生擒宋朝皇帝趙爍的戰略目標越來越遠。
按照他原先的構思,是可以抓到趙爍,順勢進攻汴梁城的。
如今一切都變了。
他這邊跟西北按照的完顏復已經是形同陌路。
就算面前打贏宋軍,但是在沒有抓到趙爍之前,粘罕也無力去掌控宋朝西北那邊的局勢。
因為他知道這場戰就算是贏了。
也是慘勝,是要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的。
對於趙爍來說,只需要消耗粘罕的軍隊數量,那就是全盤戰略上的大勝。
所以雙方的目標根本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