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大宋朝的冗官是出了名的。
各地的官員原本就有財政司,卻還豢養了六十萬名胥吏。
有了胥吏之後,地方的財政司就什麼都不做了。
現在擺在面前的是,財政司不作為,胥吏也拿著罷工威脅朝廷。
歸根結底,還是朝廷給他們的好處太多了。
恩典也太多了。
直接取締。
趙爍早就有這樣的想法。
可是這個時間點不能那麼做。
更不應該提出來,否則那些胥吏們只會鬧騰的更歡,更野。
現在內外交困,絕對不能再鬧出亂子了。
於是趙爍沉聲說道:“我朝自有我朝的制度,豈能過河拆橋?此事不準再提。”
李彥回沒想到陛下會大怒,急忙低頭道:“是。”
趙爍趁勢說道:“如今首要解決地方稅銀輸送跟徵收的問題。”
“李相公有何良策?”
再說一下子把話題拉了回來。
李彥回頓了頓,說道:“各地官員的俸祿還是要發放的。”
“蔣榮說得對,不是誰都可以跟江山社稷共存亡。”
李彥回的話更加直白。
但是這也是趙爍最想聽到的話。
這是大實話。
李彥回接著說道:“如今臣以為,朝廷應當給地方開放一批鹽鐵的礦引,提前分發給胥吏,讓他們抓緊時間把各地的稅銀跟糧食收上來,以解北方的軍械跟軍餉之急。”
“好!”趙爍間斷的拍板定性。
“張懷禮,就按李相公說的去做吧,兩個月的時間,爭取兩個月之內把南方的稅銀徵收完畢。”
“是。”
“散了吧。”趙爍慵懶的起身,領著李淮轉到垂拱殿的屏風之後。
胥吏!
冗官!
李彥回說的對啊。
宋朝要想真正的富強,首先得解決那些攀枝錯節的胥吏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