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籌備百萬石糧食,用了十幾天。
單純這效率,恐怕大宋朝堂上,再找不出第二個比他能幹的人來。
畢竟,李彥回和秦檜之流截然不同。
甚至完全是兩個極端。
李彥回是趙爍最為欣賞的社稷能臣,大宋有他這樣的臣子,只會越來越好。
所以,趙爍會給予李彥回正面的肯定。
“李相公做的好,這一次李相籌備的百萬石糧食,倒是為汴梁城解了倒懸之急了。”
“陛下,微臣不敢居此功,全仗地方百姓體恤朝廷,老臣徵糧順風順水。”
李彥回倒也謙虛。
主要他聽說趙爍砍了人,抄了家,現在糧草已經囤積的足夠汴梁城消耗三年。
足夠北方軍鎮消耗一整年。
合著陛下對此事是閉口不提啊。
李彥回猶豫了一下,旋即抬頭看著趙爍,問道:“陛下,臣聽聞陛下在午門外斬首了八十位官員?”
趙爍的神色瞬間就低沉了下去。
他刻意變得很悲痛的樣子,彷彿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悲情色彩呼之欲出。
旋即,極為悲憤的說道:“是的,斬了。”
一聽皇帝陛下這語氣。
李彥回那一股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憂鬱心情也來了!
他皺眉問道:“陛下,切勿傷心,還要以龍體為重啊。”
趙爍的表現,讓李彥回覺得皇帝斬了那麼多官員,本身也很傷心。
是以,那必然是那些官員傷了國體,觸犯了皇帝的逆鱗了。
正所謂凡事必有因果。
有些事情,有時候人們開始討論起因的時候,就往往會忽略了結果。
趙爍垂著眉頭,有意無意的觀察著李彥回的神色變化。
發現對方也憂心忡忡之後,趙爍便語氣黯然的說道:“李愛卿。”
“臣在。”
“朕知道你的想法,你覺得朕不該斬殺那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