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改是必須要改的。
就設定一個北方戰區。
直接把軍事跟內政區別開來。
北方戰區就由張叔夜全權督導,宗澤做戰區總兵。
這樣提前運營河北,到時候金軍南下,汴梁城就有了屏障了。
而且汴梁離河北不遠,糧草輸送之類的也比較方便。
此外,趙爍又頒佈法令,在河南小規模的土地變革。
就是要增大畝產量。
囤積足夠多的糧食。
上次跟金人的對峙,趙爍算是徹底的意識到糧食的戰略地位了。
哪怕城內的白銀堆砌如山,沒有糧食果腹,也無法拿住人心。
陳規跟宗澤在河北之地構建戰爭的緩衝,打造汴梁的縱深,這個組合是絕配!
李彥回這樣治理內政,精於算計的財務專家,則適合留在汴梁城內。
統籌後方資源。
跟金人的數場大仗下來,至少讓趙爍發現了很多問題。
既找到宋軍的缺點,又切實的看到了軍隊之中的有用之人。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危難出人才。
這一次在那些年輕的守城士兵以及四海義軍們當中,不少人展示出了將才。
他們加以栽培,日後還是能夠蛻變為先鋒將領的。
像那些人,趁著年輕,直接去河北。
在那裡開拓屬於他們的軍鎮,在那裡為他們修建城防要塞。
軍事人員的選拔也確定了。
剩下就是弄錢。
隨著趙爍將自己擬訂的這些戰略闡述之後。
在場的這些名將聽的雲裡霧裡,一個個臉色發懵。
他們倒不是難以理解。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年輕的皇帝竟然把戰後的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了。
而且構思的一步步差。
這裡面的蘊含的內容太全面了,縱然是張叔夜跟李彥回還有陳規這樣的人才,聽完之後也得好好做做功課。
李彥回摩挲著下巴,目不轉睛的盯著龍案上面成列的那張大宋地圖。
他發現趙爍已經在地圖上,標準了五個圓圈。
那便是趙爍構建五大戰區的初步設想。
但是他著重用朱顏血特地勾紅北方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