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金國的精銳鐵騎,就一股腦的全部朝著他所在的北京城來了……
媽媽呀……
趙爍坐在皇宮內的龍椅上,略微腦補一下也大概猜到了此刻趙棣跟九皇妹趙構的內心寫照。
就在他要宣佈退朝的時候。
被趙爍提升為吏部左侍郎的蔣榮挺身而出。
“陛下,臣有事啟奏。”
“說。”
“如今金賊已經敗退,可據我軍準確情報,金軍的先鋒精銳騎兵正在猛攻北京城。”
“臣以為,朝廷應該趁此機會,即可鞏固北境邊防,同時急招天下義軍以及兩河原本的朝廷兵馬入駐汴梁城。”
“據臣所知,河北除宗澤義軍之外,還有朝廷的北道總管楊明以及山東的宣府趙北山。”
“讓他們儘快揮師渡河,拱衛京畿。”
&nm……
好主意!
趙爍欣賞的看著蔣榮。
瞧瞧!
這個之前還被趙楷玩弄於鼓掌之中的莽夫現在漲見識了。
連蔣榮都能看出,接下來朝廷的重點就是重新佈防,其他人自然也就心知肚明瞭。
不過蔣榮能有這麼大的進步,趙爍也不覺得意外。
因為,他這位皇帝督導守軍瓦解了金賊兩次攻城的猛烈攻勢。
從而導致,現在大宋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們意見空前的一致。
雖然這個時間視窗不會很長,但是文武表面上是齊心協力的。
這就是趙爍統籌全域性,鞏固邊防的最好天時跟人和。
否則錯過這個時間視窗,等著以後趙爍跟武將們正在北方緊鑼密鼓的籌備防禦軍鎮的關鍵節點上,肯定會有人反應過來的文官出來搗亂,重新指責朝廷群兵黷武的策略的。
到時候恐怕還得跳出許多崇洋媚外的投降派。
至於當前的北京府。
朝堂上的絕大多數官員都覺得沒有必要去守。
更不需要派兵支援。
北京府內不過兩三萬守軍,能不能在金軍的包圍下穩住陣腳,就全靠他們的造化了。
即便是北京城淪陷,被金軍佔領,那也無傷大雅。
因為北京城毗鄰太原軍鎮。
太原已經被金軍經略起來了,那麼近的距離,即便大宋派兵去守,也守不住。
其實文官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他們壓根不知道,現在鎮守北京城的義軍統帥趙棣,已經今非昔比,比以前闊氣多了。
畢竟當初給徐國公趙棣下令的人是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