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些事情,都會提前在暗地裡協商一番。
直到大家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之後,才會拿到朝堂之上說事。
往往他們說出來的話,歷史上的宋徽宗跟宋欽宗都無法反駁。
畢竟,那可是大臣們費盡心思,又聯合多方智慧總結出來的話術。
所以,每次早朝,宋朝的皇帝都會被文臣一陣輸出之後,變得愈發懵比。
然後稀裡糊塗的就下達了很多不成熟的政策。
還有一個原因。
大家之所以不敢輕易對皇帝發難。
也是嚐到了皇帝的威力。
因此在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說服皇帝之前,他們不敢隨便開腔。
生怕被伶牙俐齒的皇帝找到邏輯,然後來一個憤怒的反駁。
到時候如果皇帝反駁對了,他又當如何?
與其冒著那樣的風險,倒不如都乖乖的。
等著散朝之後,在聚集在誰誰家裡,共商大計!!
“李彥回。”
“臣在。”
“金賊圍城之際,你統籌汴梁城內一應軍需物資,朕全部看在眼裡,今日朕封你為內閣宰輔,位列三公,退唐告為副相。”
趙爍簡單的一句話,便宣佈了兩個大佬的人生。
一個上去了,而且是突飛猛進。
一個下來了。
從丞相變成了副丞相。
其實是右丞相。
加上排在前面的左丞相的話,唐告直接從一把手降為了三把手。
這……
眾多官員面面相覷。
果然啊,趙爍每次上朝,殺手鐧都在最後頭。
這一道調令,重新整理了所有人的固有思維。
半個月前,李彥回只是軍備司的主簿。
一下子被趙爍提升為開封府尹。
隨著李彥回破獲了軍備司的貪腐案件,把鄆王趙楷扯了出來。
說實話,他對趙爍確實有用。
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即便有用,也不能把他直接從三品,提升到一品大員吧?
內閣宰輔是三公制,算是大宋朝廷做官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