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城防遠沒有汴梁那麼堅固。
是以,金軍將領有很大的信心將這座北方軍鎮拿下。
與此同時,圍困汴梁城的金軍在粘罕的率領下快速北撤。
沒錯!
粘罕做出了一個最好的選擇。
也是最適合他當下需要的選擇。
他無奈放棄了汴梁,卻將苗頭對準了北京。
金兀朮跟金由基只是先鋒。
粘罕將汴梁城外的軍隊以及潼關一線的軍隊全部調向北京。
他要吃下北京。
只要攻打了北京城,那金國這一次南下,就攻克了大宋北方的四座軍鎮。
粘罕回去,也能擋住五國城那些文臣們尖酸刻薄的嘴巴。
為了這一次的轉線,粘罕率領的十幾萬大軍消失的極為迅速。
一夜之間,汴梁城外已經沒有金軍了。
即便守城的宋軍想要追擊,也無處用力。
就是快!
粘罕的作戰風格,就是閃電。
來去如風。
如果不是金國內部政治鬥爭嚴重,最後粘罕成為犧牲品的話。
歷史上的粘罕,是真有可能滅宋的。
而就在粘罕的軍隊撤離汴梁後的三個時辰,天邊已經出現了魚白。
次日黎明輝光,將城外照的微微發亮。
咯吱……
隨著沉重的門板聲傳來,那扇緊閉了將近兩個月的東華門,終於開啟了。
汴梁城開城門了!
一支武裝精銳的騎兵衝出城門,率軍的正是張叔夜的兒子張柏均。
他此行出城,就是發現金軍撤退,故而前去打探虛實的。
為了避免中計。
張柏均率領騎兵一路尾隨金軍撤退的方向追逐了十幾裡。
他此番作為,完全為那支南面奔赴而來的勤王大軍掃清了障礙。
到了下午,陳規率領著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來到汴梁城下。
“陛下,陛下!”張叔夜身披甲冑,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他來到皇宮,神色狂喜的說道:“陛下,我大宋的義軍來了!統兵將軍為陳規。”
趙爍聽聞此言,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