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終歸是長沙太守篤定的最強武將。
而北宋的宗澤呢?
他的前半生基本上上鬱鬱寡歡。
一直到國破家亡的時候,才出山參軍的。
這時候他的歲數已經奔七了。
七十歲的老頭,建功立業的心思已經少了。
只有一腔救國的熱血!
唉!
其實,華夏種族向來如此。
真正的人才前半生都是鬱鬱寡歡,得不到重用的。
而在廟堂之上侃侃而談的那些士大夫們,卻是禽獸食祿。
趙爍又對李彥回跟張叔夜說道:“現在朕以命令高平郡王趙棣前去北京,現在的他是天下勤王義軍的統帥。”
“到時候義軍南下,也能對金人形成掣肘。”
張叔夜聽了趙爍的陳述之後,點頭說道:“陛下英明,聖裁決斷,如今金軍嚐到了苦果,想要重振軍心進行攻城,至少在半個月之後。”
“要是在這期間,宗澤的勤王義軍如陛下所言那般,進攻金軍後背的話,金國大軍必然大潰。”
“只是老臣擔心,那些民兵們畏懼金賊,從而怯陣遇敗。”
如果沒有趙爍這個知前知後的穿越者的話。
張叔夜提出來的擔憂是一位優秀統帥必備的特長。
因為他的顧慮是非常正確的。
畢竟自從金軍南下之後,宋軍跟金軍大戰了數十次,未曾得到一勝。
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也是如此。
即便是大宋最精銳的西路軍,也只能跟金軍平分秋色,就更別提那些民間組織起來的民兵義勇了。
終歸他們在很多時候都無法展現出媲美正規軍的戰鬥素質跟威懾力。
這倒不是張叔夜瞧不起民兵。
半年前,北方的軍鎮基本上都在金軍猛烈的進攻下淪陷了。
否則,金軍也不能如此心安理得的順利南下,逼近汴梁城。
因為北方屏障破碎。
所以朝廷才不得不下令讓西北的三大精銳部隊前來勤王。
可是,先後半年多的時間。
種家軍、折家軍、姚家軍都被打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