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皇帝又罷黜了無能的主戰派孫傅。
重用真正的能戰派張叔夜跟李綱。
如此一來,所有事情似乎都在表明皇帝要抗金。
這個局面對趙爍來說是有利的。
因為沒有人膽敢主動跳出來阻止他。
可是在暗地裡,那些士大夫們也保持著變色龍一樣的特質。
他們非但沒有對兩次城防大戰感到焦慮,反而一個個的給趙爍遞奏摺,鼓吹要出城跟金人決戰。
對於那些人的真實態度,趙爍完全拿捏不準。
不過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他們都在激將皇帝。
一大部分士大夫,表面上是鼓吹皇帝抗金的戰鬥狂人。
私下裡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卻又在考慮著城破之後,他們應該給金人提供多大的好處跟利益,才會讓他們沒有損失。
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人物就是蔣榮。
這傢伙真的是浪費了那一身好武藝。
卻在皇帝身邊一個勁的催促決戰。
又在文臣士大夫這邊說城破之後,大家做好最壞打算。
歸根到底,大宋的廟堂之上,現在佔比最高的就是蔣榮這種見風使舵的人。
真說他們想要跟金人決戰嗎?
其實這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因為就在今日粘罕下令讓金兀朮的大軍攻擊城門的時候。
就是那些口口聲聲喊著要抗金計程車大夫們,一個個嚇的緊縮院門,躲在家裡屁都不敢放一個。
完全就是魂不守舍的廢柴。
所以,在宋軍跟金軍在城牆上廝殺的那一陣功夫。
士大夫們就跑到宋徽宗那邊伸冤了。
主要也是‘齊心協力’想出一個平息金人怒火的方法。
那就是大宋一直沿用且屢試不爽的:割、賠!
把金人喜歡的土地割給他們。
他們的怒火自然會消減。
把金人損失的軍餉糧草以及士兵傷亡等一切損失,都加倍的賠償給他們。
他們就會滿載而歸。
到時候汴梁城之危,不就得救了嗎?
可這些人現在壓根不知道的是。
即便這個時候宋徽宗決斷了要開門投降。
金人那邊也不會只是索要糧餉。
而是要讓參與守城的兩萬士兵繳械,最後葬送金人的屠刀之下。
沒錯,粘罕的手段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