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的綜合國力以及軍餉跟糧草儲備遠遠不如大宋。
只不過他們只看到大宋軍事實力的薄弱,從而忽視了大宋恐怖的災後修復能力。
此外,戰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還是雙方統帥的心理較量。
這也是趙爍佔據優勢的。
因為趙爍瞭解粘罕,一個剛愎自用的傢伙。
能耐還是有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他剛愎自用、目中無人且愛慕虛榮的性格就是缺點。
趙爍斷定,金人假裝談判。
現在說不定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更大規模的進攻準備呢。
考慮到金人十五萬大軍,並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如果趙爍是金人的統帥,如果趙爍是粘罕的話。
他也會趁著時間打造更多的攻城器械。
因為之前他們的進攻只是汴梁四個門戶的區域性。
鏖戰了三個時辰,差點看到破城的曙光。
若是四五萬大軍全部壓上,在汴梁城四面八方鋪開來全面進攻的話。
作為守城方的趙爍稍稍想一想,就知道宋軍要承受的壓力。
那是身體跟心理上的雙重摧殘!
更是對一個人是否真正視死如歸的最佳評判。
真要到了死亡時刻,誰又能淡定的面對嗎?
趙爍不可能!
他就是擔心涼了,更擔心自己被金人虜到東北,有傷體面。
所以才不惜一切代價抗金。
別人也一樣!
所謂的視死如歸,是建立在大家覺得有希望的前提下的。
每個人都看到曙光,才會為了家園去勇於犧牲。
如果大家都覺得朗臂擋車,無法改變局面的話。
那軍心就會動搖。
所以,無論如何要擋住金人接下來的更加殘暴的攻勢。
粘罕要籌備更多的器械。
趙爍也不能閒著,必須做出對等的資源配置。
整整兩天,雙方都在鼓足士氣籌謀各自的安排。
這兩天下來,宋軍這邊壓根沒有理會金人的請求。
脾氣急躁的粘罕越來越惱羞成怒。
也就是今晚!
大宋的丞相唐告在自己的相府內接見孔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