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爍又看著楊天化說道:“楊愛卿,現在礌石車已經搞定了,朕此次過來還要順便看看甲冑。”
重兵對決,宋朝是有超凡的鎧甲來對等金人的騎兵的。
但是真正的歷史並沒有用到。
因為掌管軍備的文官並沒有給軍隊發放那些堅硬的鎧甲。
趙爍擔心下一次金軍圍城,很有可能會出現巷戰。
為了防範未然。
必須得籌備好短兵接觸時,宋朝士兵的近戰防護。
楊天化說道:“陛下,微臣這就差工匠們去取戰甲。”
“兵甲閣在哪?你帶朕過去吧。”
“陛下,你萬金之軀,何需您親自查勘,來人,去取一副戰甲過來。”
“楊愛卿,朕剛才說的話你聽到了嗎?你帶路。”
“順便朕還要檢查一下兵器跟作戰弓箭。”
楊天化為難道:“陛下……”
“嗯?你吞吞吐吐這是何意?”
“沒,微臣這邊帶路。”
半小時後,趙爍來到鍛兵閣。
大宋的遠端攻擊武器,雖然到了北宋末年,但是仍然處於巔峰。
這裡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主要原因是神臂弓跟三弓床弩已經開始量產。
量產之後油水少了,官員們也很少在這上面打主意。
隨後又到了甲冑閣。
甲冑閣就完全不同了。
在宋朝開國之初,宋軍很少披戴重甲。
自從金人入侵,宋軍的布甲幾乎無法抵擋金國騎兵的衝擊。
所以,甲冑製作又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張叔夜這樣的名將的眼光,最應該啟用的應該是珍藏在軍備司龍圖閣裡面的鐵浮圖戰甲。
但是到了軍備司這裡,鐵浮圖那高昂的造價以及費時費力的製作工藝,明顯不是他們認同的利益來源。
所以就退而求其次,製作常見的甲冑應付差事。
要說甲冑也至少能夠抵擋金人的劈砍吧?
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宋朝的甲冑是用鐵片跟獸皮製作的。
緩衝效果不錯。
這個不錯,停留在理論上。
沒錯!
真做出來之後,很多軍人都表示如同雞肋。
穿在身上不但影響廝殺,還沒有明顯的防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