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君無戲言,何況是在朝堂之上。
但是,這個結果是徐秉哲的眾多同黨們沒有料到的。
就連當朝丞相也沒有想到。
要知道大宋很少殺官員。
刑不上大夫的鐵律就是從宋開始的。
當年太祖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後來坐穩了皇權,也沒有殺那些權臣跟悍將。
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方式。
將君臣衝突冷處理了。
這套方略一直沿用至今。
再加上太祖之後,宋朝的武將地位直線下滑。
文官集團地位愈發高漲。
而文官即便再能嗶嗶,最多將朝堂鬧的怨言四起,卻也絲毫威脅不到皇帝的統治。
所以從趙光義開始,到宋徽宗以至於宋欽宗,在這個歷史視窗內,皇帝未曾殺過三品以上的大員。
即便是童貫那種爛泥扶不上牆,率軍屢戰屢敗,不得跟徽宗拿錢贖城的大罪,也還活得好好的。
但是,問題來了!
新登基的宋欽宗要砍二品大員的大好頭顱?
這個口子一旦開了,那文官集團以後的日子可就心驚膽顫了。
所以,他們絕對不允許皇帝擅開殺伐的國策。
“陛下息怒,徐大人罪不至死。”
“陛下,微臣以為徐大人實屬言語欠妥,將他打入天牢,日後發落便是。”
“砍頭,未免有些過了。”
“放肆!誰敢為他說話,一律砍掉。朕,絕不姑息!”
趙爍主意已定。
如今大宋岌岌可危,滿朝文武,沒有一人能夠想象靖康之難有多麼的恥辱。
那不止是大宋的恥辱,更是民族之恥。
國破家亡,黎民百姓無依無靠。
中原大地餓殍遍野。
金人莽夫大肆屠戮,將大宋子民視作畜生。
這還不夠嚴重嗎?
還不夠羞恥?
這樣的情況下,趙爍必須得殺一殺!
只有殺,才能震懾其他的佞臣,也更能給那些想要抗金卻猶猶豫豫的硬派人士一份定心丸。
後面這個原因是趙爍殺貪的重要意圖。
因為如今大宋朝堂上掌權的人之中,沒有幾個硬骨頭。
但是大宋疆土上,到處都是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