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想把希望寄託在南吳的身上,所以,晉王李顯嶽不能輸。
關外的原野,坦蕩無邊。
陰沉沉的天空,如同被墨浸染的大海。
北唐六萬精銳嚴陣以待,就像是亙古矗立在北疆的堅石,與這片天地相合。
大旗迎風招展,宣示著強硬的意志。
大地隆隆,遠方,天地一線之處,出現了一大片黑壓壓的陰雲,比起天空的陰霾更深。
阿史那沁的精銳遊騎到了。
沒有任何的陣前叫囂,耀武揚威,擺弄旗幟,突兀騎兵就像是大山一樣沒有任何廢話地壓了過來。
這一點,與北唐和南吳的戰鬥非常不一樣,北唐人和南吳人在打仗之前,會雙方嚴陣以待,甚至將領都會對喊幾句,在顯示了自己的氣勢完畢之後,才會開始對沖,然而,突兀人就是這樣,他們的大多數騎兵都聽不懂北唐人的話,也不想和北唐人廢話,他們的回應,就是砍過來的馬刀。
幾萬騎兵如海的洶湧,蔚為壯觀,大地煙塵滾滾,不斷顫動,就像是末日的地震來臨。
當距離拉近的時候,突兀人弓騎兵的漫天箭矢就像是黃果樹瀑布一樣撲騰了過來。
這裡的大多數北唐人,都和突兀人交手過,他們用盾牌把自己的身體護得嚴嚴實實的,數不清的箭矢擊打上來,不斷抖動,最終就像是刺蝟。
與此同時,突兀人的輕騎兵,近了。
在唐軍後方的弩手默默地等待著最佳的距離,直到那些輕騎兵的身影越來越清晰的時候,齊刷刷地扣動弩機。
機簧彈動的聲音此起彼伏,與之契合的,是同樣洶湧的弩矢。
北唐前方的部隊沐浴在突兀人的箭矢海里,而突兀人黑壓壓衝鋒的輕騎兵,也幾乎要被北唐的弓弩吞沒。
突兀弓騎兵的第二波回應已至。
相比之下,北唐的騎兵比例較小,而且北唐的重甲鐵騎不可能頂在最前面給突兀人當靶子,所以前方堅若磐石的步兵擺出嚴密的防禦陣型,留守原地,準備穩住陣腳,抵擋突兀騎兵的第一波猛烈衝擊。
他們都知道,自己面對的,將會是狂風暴雨,而面對鋒芒,在原地防守才是防止混亂的最好方式。
在北唐軍用弩機的強力威勢之下,突兀人的前鋒傷亡很大,他們的馬匹輕快迅捷,士兵也是輕裝出陣,雖然在大多數的戰鬥中,防不勝防,但是,如今這麼大規模的戰爭,北唐弩箭的覆蓋範圍太大,而且威力絕倫,一旦射中,後果是毀滅性的。
另一面,頂住突兀弓騎威勢的北唐步兵,雖然同樣不斷有所傷亡,可是他們的裝備精良,盾牌寬大,配備盔甲,相比之下死亡的人較少。
但是此時此刻未有太多人會去分析這些,因為,戰爭結束之前,沒有人可以判定勝利的天平會傾向哪一方。
而突兀輕騎的前鋒,就這樣到了。
不得不說,那真的就是一座大山,或者一陣海嘯。在突兀人的眼裡,速度與殺傷力才是一切,呼嘯而來,呼嘯而過,呼嘯而去。
最前面的唐軍幾乎被撞飛,後面的人拼命抵著前面的人,不讓陣線後退,馬刀揮砍,長槍刺擊,廝殺聲不絕於耳,瞬間人仰馬翻。
在此時此刻,沒有任何的個人恩怨,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深切去思考那種恨意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這麼強烈,大家只知道,這個,便叫做國仇家恨。
我們相愛相殺,這就是世界,這就是民族與民族的利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