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大早,十幾封彈劾唐寧在驍騎衛專權胡鬧的奏章遞到了通政司。
凡是在官場混的,無不盯著通政司,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暗箭瞄向了自己,早點知道訊息也能早做防備。
那些久在官場,根基深厚之人,往往神通廣大,總是能從通政司中得到訊息。
前一陣子鬧得風風雨雨的唐寧被人上書彈劾了,這訊息很快就被傳到了某些人的耳邊。
當然,能這麼快得到訊息的都是朝中根深蒂固能呼風喚雨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對這樣的訊息自然不太關注。
況且,這也不出乎他們的意料,無論如何錢易之被迫致仕多多少少都和唐寧有些關係,唐寧遭到錢易之門生故舊的反撲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了,他們也有點搖頭,這反撲來的太快了,太沉不住氣了,錢易之致仕之後這些人終究有些不成器。
一個小小的指揮同知被彈劾,這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當然,像大皇子總會更加註意一些,雖然有了筱筱的說情,他不方便出手,但是這一幕他也是很希望看到的。
像二皇子也會注意一些,他當初嘴裡說什麼唐寧對他也有恩情有空一起喝酒不過是隨口而說,現在見到唐寧被彈劾,他可沒有哪怕一點要報恩的念頭。
因為對他來說,唐寧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指揮同知,根本就沒有讓他籠絡的價值。
不但如此,他還饒有趣味的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甚至他還在想著這是不是他的好大哥做的,能不能利用這件事讓姑姑對他的好大哥產生惡感。
如果可以這樣做的話,他倒是不介意添一把火,讓那個小小的指揮同知萬劫不復,那樣的話他的姑姑會對他的好大哥惡感更甚。
通政司的奏章終於被送到了乾清宮裡,皇帝看著面前繁多的奏章皺著眉頭翻了起來。
沒多久就翻出了大理寺少卿範淳的奏章,彈劾唐寧在衛中妄為胡鬧。皇帝看了之後倒也沒有生氣。
雖然驍騎衛不歸大理寺管,但是範淳聽說了之後覺得不妥上書諫言也是情理之中。
大周不以言獲罪就是想著廣開言路以正聖聽,若是唐寧在驍騎衛如此折騰卻沒有人上書,那說明大周的言路有問題。
皇帝細細看完了,他對驍騎衛的情形瞭解的十分清楚,範淳的奏章有些危言聳聽,但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
“高鳳,將彈劾唐寧的奏章都找出來。”皇帝淡淡吩咐道。
侍立在一邊的高鳳趕緊上前細細的翻揀起來,皇帝並沒有如往常一般批閱奏章,而是坐在那裡怔怔的出神。
高鳳細細的翻揀了一遍恭聲道:“皇上,總共十一封奏章,都在這裡了。”
皇帝將十一封奏章全都細細翻看了一遍,高鳳靜靜的侍立在一邊,心裡頭卻在默默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