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位面的魔法理論中,以太位面和物質位面完全重疊,任何物質位面的任何位置都與以太相連,都可以從那裡進入以太位面。
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將自身轉化為靈體狀態就行了,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以太位面是物質位面的靈質維度。
但以太位面的內涵遠比物質位面更加廣闊,其並非物質位面的某種內稟屬性,而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存在。
不像陰影位面,就可以認為是物質位面的陰影維度,屬於物質位面的內稟屬性,一旦物質位面不存在了,其相應的陰影位面也就不存在了。
換言之,施法者可以透過以太位面進行跨位面旅行,卻無法透過陰影位面進行跨位面旅行。
過去,耐色法師幾乎極少透過轉化靈體進入以太位面的方式進行跨位面旅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指引,不然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發現新位面的方式。
一般來說,本位面內的施法者將自己轉化為靈體形態,的確能夠進入以太位面,但通常只是在以太位面與物質位面重疊的這片區域活動。
過去並不是沒有耐色法師想過透過這樣的方式去發現新位面,但真這麼做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迷失在了無比深邃的以太位面當中。
以夏多自己為例,他偶爾也會進入以太位面進行考察、研究,但他從不會離開進入點過遠。
理論上他確實可以透過以太位面抵達主位面的任何位置,但正常來說,稍微離遠一些,就有可能迷路。
更不用說跨位面旅行了,誰知道最後跑到哪裡去了。
以太位面遍佈著大量迷霧,哪怕是在自己比較熟悉的環境活動,也要小心再小心,不然可能稍不留神就走失了。
……
在普利塔提斯給出的資料中,他將以太位面描述為一個充斥著以太迷霧的海洋,其中一個個孤島就是以太位面與物質位面的重疊之處。
透過以太位面跨位面旅行,就是從一個孤島前往另一個孤島,當然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但通常來說,以太與物質重疊之處的孤島只佔以太位面的極小一部份。
還有和元素位面的重疊之處,表現為各種元素異象,混在漫無邊際的以太迷霧中,並不起眼。
正常來說,想要透過以太位面發現新的物質位面,難度就好比在地球上全盲狀態下發現其他星球一樣。
這裡的全盲並不是誇張,以太位面本身就會削弱身處其中的施法者的感知,包括各種探測手段,也會受到削弱,乃至扭曲。
再加上以太位面本身漫無邊際的迷霧區域,站在發現新位面的視角上,可不就是約等於瞎子麼!
但在普利塔提斯提供的資料中,提出了一個【以太邊界】的概念,一開始夏多還無法理解以太位面怎麼會存在邊界,但看了資料,他才明白,這裡的邊界,其實是指一種更高維度的視角。
有種俯視迷宮的感覺。
此外,這個所謂的【以太邊界】其實也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位置,而是(以太位面的)一種特殊狀態,達到這種狀態,就可以直接感知到相鄰位面的存在(其他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