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麼久的培訓,在座的都懂得基本的經濟知識。
關稅是朝廷收取的好處費,剩下的錢則流入各廠商、運輸公司和各棉農蠶農茶農蔗農的口袋裡。
而今大明朝的經濟為什麼如此沸騰,就是因為有這上萬萬圓的金銀湧入。
“從稅政司統計各市舶、互市局的出口資料來看,我們的出口潛力還很大。諸位,老夫問問,你們覺得,我朝出口數量和金額最大的貨品是什麼?”
“絲綢!”
“茶葉!”
“瓷器!”
張居正捋著鬍鬚哈哈一大笑,笑得十分暢快,“那些都是老三樣,老黃曆。沒錯,隆慶二年以前,絲綢是我朝出口最大項,但現在不是了。”
潘晟在一旁哈哈笑道,“張相就不要給我們兜圈子了。”
在場有沒有知道謎底的人?
肯定有。
但是沒人這麼不識趣,都跟著大家一起烘托著氣氛,哈哈大笑,都在期待著張居正的講解。
“是棉布。嘉靖四十五年開始,棉布在出口數量上超出第一大項絲綢。但是由於單價低,所以出口總金額上還是落後於絲綢。
但棉布年年增長迅猛,終於在隆慶二年,數量和金額上全面超過絲綢,成為我朝出口第一大項。”
眾人讚歎連連。
張居正右手在空中往下壓了壓,會議室很快恢復安靜。
“棉布出口迅猛,原因有幾點,首先是上海、天津兩大棉紡中心相繼發力。上海依託江北泰州、泰興、通州、如皋等縣農墾局棉田,天津依託河間、濟南沿海地區的農墾局棉田,有了充足的棉花供應。
招商局集團還大量收購天竺、大食等地的棉花,補充不足。
最重要的是國朝的棉紗廠、棉布廠、印染廠,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工藝創新。新型紡紗機、織布機和印染原料、工藝,不斷地湧現出來。
再加上水力和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讓紡紗織布產出一年比一年,花色一年比一年多。
除了以上幾點,本相認為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西北、湖廣和四川推行經濟種棉,以及開設棉紗棉布廠。”
講了這麼久的話,張居正聲音依然清朗。
“尤其是西北,甘肅、陝西等地,這幾年推廣新式農業,大力發展經濟農作物,棉花就是其中重要一項。
這幾年,陝西、甘肅的種棉面積,已經與揚州郡東部地區相等。蘭州農科所培育出適合當地的棉花良種,加上當地氣候,西北棉品質比江北棉要好,產量也要高。
現在蘭州和西安成了僅次於上海和天津,我朝第三、第四大棉紡中心,棉布覆蓋西北、四川、河南和山西,還向青海、烏斯藏、漠南漠北大量販運。
形成西北、西南本地的棉紡產業,能讓當地的百姓享用價廉物美的棉布,好事啊。現在的交通運輸,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上海、天津的棉布運到四川以及西北去,運費不菲啊,還怎麼價廉啊?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上海、天津的棉布不用耗費巨大地運到西北西南,就地可以販賣出去,賺錢回來。”
張居正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發展經濟,目的是國強民富,第一步就是讓百姓們吃飽飯,穿暖衣。有餘力再出口賺錢。
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不能為了出口賺錢就不顧自己百姓的民生.”
看到大家都一臉嚴肅地在認真聽,張居正繼續說道:“進出口對盤活經濟,增加稅收,非常重要。接下來內閣要對關稅部門進行規範性整飭。
稅政司直轄天津、青島、上海、寧波、泉州、廣州和龍口七個市舶局,下轄若干個設在通商港口的市舶所。”
說到這裡,張居正搖了搖頭,“我們把漠南漠北還有青海納入版圖,是件大好事。但是對於互市局來說,卻是晴天霹靂啊!”
眾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就連互市局頂頭上司楊巍老夫子也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