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一坐上黃包車,鑽進馬車,不遠處的轎伕們失落地看著這邊的熱鬧,隱約有抱怨聲傳過來。
“大家都趕時新,坐轎子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啊,人家黃包車比我們要便宜,跑得又快,誰還坐轎子。”
“唉,現在除了女眷出門,誰還坐轎子?可女眷坐轎子的人家,不是養的有轎伕班,就是有包租轎子,哪裡還輪得到我們。”
“奶奶的,明年轉春,我也改行,拉黃包車去。”
黃包車平穩地跑在宣武門外街上。
中間是如同遊覽車的公共馬車,兩邊是兩駕或單駕馬車,再兩邊就是黃包車,有時候挨著街邊的行人飛馳而過。
街道兩邊,除了各色商鋪的字號幡旗外,時不時能看到醒目的廣告牌。
搭在街邊樓頂上,或者堅固的鐵架子,還有兩個居然掛在兩座牌坊上面。
各色各樣的廣告畫,“虞美人”雪花膏、“七彩”花布、“天仙”天鵝絨、“駿馬”羊呢絨、“喜鵲”棉布、“白雪”砂糖、“天寶”玻璃器皿、“杏花村”汾酒、“長安”西鳳酒
都是連字帶畫,繪製精美,讓人印象深刻。
“砰砰!”
聲音從後面傳來,朱翊鈞扭頭一看,一輛公交馬車從後面駛過來,不一會就超越到前頭去了。
售票員掛在前門口,半截身子懸在空中,用手使勁拍著車廂。
“宣武門,騾馬市街,地壇天壇,永定門啊。上車就走。”
沒上車你也在飛奔地走著啊。
朱翊鈞一眼看到售票員拍著的車廂上,也繪製著廣告,還是公益廣告。
“爭做文明好人,不隨地大小便!”
很快來到都城隍廟,它跟御史臺、刑部、大理寺隔著一條宣武門外街,門口一大片空地,周圍聚集了上百位小販,販賣著各色東西。
有吃的,炮谷(爆米花)、煎堆心餡、米花、白餅、琥珀糖、玫瑰灌香糖、芝麻糖、牛皮糖、葡萄乾、山楂糖葫蘆
有玩的,蟈蟈籠、花蝴蝶、小燈籠、紙仙鶴、小風車、木葫蘆、彩繪泥人.
有用的,瓜碗瓢盆、筷子菜刀
叫賣聲如同錢塘潮,轟轟地籠罩著整個都城隍廟。
人來人往,男男女女給總領天下的都城隍爺上過香,祈福求過平安後,都會在這裡轉一圈,或買點心儀的玩意,或給老婆孩子買點吃的玩的。
都城隍廟正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塊木牌子,足足一面牆那麼大,高高地立在鐵架子上,上面各有一幅巨大的廣告。
“有錢就存工商銀行,還能拿利錢!”
通俗易懂。
“三和勞務社,給你介紹最賺錢的活幹。”
勞務人力公司這麼快就出現了,還叫三和?
它介紹去上工的人都是三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