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邦輔朗聲答道:“大丈夫慨然許國,七尺微軀不敢私有。臣願為大明安寧和中興,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曹公,你做事孤一向放心。原本想讓譚公去西北總督軍政,只是他在東北數年,勞苦功高,總得有個喘息的時日。
其他人孤又放心不下,思來想去,孤只好請曹公你這位老將出馬。”
朱翊鈞頓了頓,繼續說道:“孤還把文長先生派為輔助。去冬到今春,文長先生在東北嘔心瀝血,才有開原大捷和察哈爾部盡附,蒙古左六翼全降的大勝仗。
此功此績,應當封爵,只是有嫉妒之人,冷言冷語,說孤偏袒護私,說文長先生功績不正!
孤的脾性,你們都是知道的。別人越是如此說,孤越要做得漂亮。文長先生,孤這次命你出撫甘肅,輔佐曹公,就是希望你再立新功。
只要克復青海,納吐蕃舊土入大明版圖,曹公、文長先生,孤不吝公侯之位!”
曹邦輔和徐渭連忙應道:“臣等一定盡心盡責,以報君恩。”
朱翊鈞又補充了一句:“克升龍、滅莫氏的捷報已經明發天下,孤叫督理處廷寄廣東,召汝貞公回京。
胡公剿西夷、定南海、滅莫氏、復安南,國朝立國以來少有的不世之功,加上數年東南剿倭,功績昭彰,孤已經決定,冊封胡公為宣城縣公,只待胡公回京後,朝會上明詔頌發!”
曹邦輔和徐渭又驚又喜。
封公爵啊!
雖然封爵新制裡把公爵位分為國、郡、縣三級,但是國朝立朝以來,除了開國以及靖難時出了幾位公爺,兩百年來就再無公爵之封。
王陽明立功立言立德,也只是封了新建伯,已經被世人稱為大明第一文臣。
胡宗憲封縣公,已經超越王陽明,成為二祖以下前無古人的大明第一文臣,彪炳青史!
值了!
真的值了!
標杆立在那裡,大家也都覺得有了盼頭,拼起來更加起勁!
尤其是徐渭,激動得滿臉漲紅。
他連舉人都不是,已經身居侍郎高位。要是在西北立下軍功,封侯敕伯,那真的是祖墳上冒青煙,少年和青年時在家裡族裡以及地方所受的怨氣,全報了!
看到曹邦輔和徐渭臉上的神情,朱翊鈞滿意地點點頭。
上位者,一要指對方向,二要不吝嗇名祿。
下面的人跟著你拼命,難道都是為大義大愛?
為愛發電的只是少數人,就算他品行高尚,大公無私,自己也要高爵厚祿給他安排上,讓天下人都知道,跟著我朱翊鈞,只要用心辦事,名祿好處絕不會少!
朱翊鈞勉勵一番後,轉到正題上。
“霍公有舉薦兩人,霍靖、霍邊,他們分別是俺答汗侄孫和親孫。一個智勇雙全,一個驍勇善戰,現在北歸的路被斷了,願意死心塌地跟著大明。
且兩人在鄂爾多斯和土默特部很有影響力,打青海土默特部,能收到奇效!曹公,這兩人你可要好生用起來。”
“臣領令旨!”
“西北之事,孤覺得應該是七分經濟,三分軍事。”朱翊鈞開始給西北軍略定調子。
“西北苦寒之地,地旱民窮。克復青海,進據吐蕃,都是先除外患,好全心全意建設大西北,提高民生民計。
史記有云,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什麼是德?讓西北百姓吃飽飯、穿暖衣,安居樂業,就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