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一攤雙手:“可有我太祖皇帝的皇誥詔書?”
是啊,你說是太祖皇帝酬功賜下的,有什麼憑證?至少要拿出一份詔書來吧?
沈義謙和鄭仁弘傻眼了。
這事都過去兩百多年,朝鮮經歷多次內亂,王京不止被燒過一回兩回,很多文卷早就遺失,現在叫他們上哪裡去找?
再說,就算我們拿出一份詔書,你們大明說在內廷架閣庫找不到原件,翻臉不認,我們能怎麼辦?
伱們還會反咬一口,說我們矯旨。
你們奉天靖難,聽說南京皇宮被一把火燒得七七八八,也遺失了不少詔書啊。
可是話不能這麼說,也不能這麼扯,扯不清楚的。
鄭仁弘開口道:“朝鮮事明甚恭,謹守臣禮,不敢有半分疏忽。大明也待朝鮮豐厚,恩德有加。
兩百年來,東北相安無事,成化年間,上國清剿建州女真,平亂綏靖,我國欣然響應,出力頗多。
上官,萬不可因為某些小人肆意妄為,壞了兩國血濃於水的情義,也會叫外藩知道了看笑話。”
他話裡的意思很明白,兩百年來,朝鮮一直把大明當親爸爸看待,謹小慎微地伺候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兒子佔了親爸爸的一點土地,這叫什麼事啊!都是一家人,用不著喊打喊殺,傳出去,曰本和安南這兩個大明不孝子,會看笑話的。
宋應星一聽,說得有道理。
他想了想答道:“待本官先向禮部侍郎、理藩院丞方公稟告一聲。”
理藩院由李春芳直管,但他還是閣老,又要管著吏部,所以理藩院的具體事務,就由禮部侍郎、理藩院丞方逢時負責。
方逢時就在理藩院入值視事,聽了宋應星的話,沉吟半刻,召見了沈義謙和鄭仁弘。
兩人又誠懇謙卑地表示,朝鮮可是大明最乖最孝順的外藩兒子,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小錯,就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來。
方逢時聽完後,跟宋應星的態度一樣,也覺得兩人說得極有道理。
“嗯,兩位外使,待本官先給西苑遞份摺子,闡明此事。想必很快太子殿下就會召對本官,嗯,你二位這兩天就在理藩院候著,屆時跟著本官一起去西安門遞牌子,如果殿下需要召見,不必再跑來跑去。”
“謝上官憐憫!下官謹代表朝鮮君臣上下,萬分感激方侍郎、宋主事為我國周旋。”
方逢時的奏章遞上去第二天上午,西苑派人來傳,叫方逢時、宋應星帶著朝鮮正副使沈義謙和鄭仁弘,一起到西苑西安門遞牌子,太子殿下要召見他們。
沈義謙和鄭仁弘心中又驚又喜。
驚得是明朝秉政的太子殿下處理政務,真的是雷厲風行。
這樣有魄力的君上,再結合此前他的種種傳說,真要是對朝鮮有了成見,有意報復,朝鮮真得受不了啊。
喜的是終於有機會見到大明實際上秉政的太子殿下,如果能說服他,朝鮮國就能免除一次大災難。
兩人忐忑不安地坐著轎子,跟著方逢時和宋應星,來到了西苑西安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