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吉和徐渭對視一眼。
世子的口才是越來越厲害,連最頑固執拗的海剛峰,都被吃得死死的。
海瑞激動地站起來,拱手說道:“世子深明大義,高瞻遠矚,臣一定會牢記這句話。你一點光,我一點光,千千萬萬顆赤誠之心,終將彙整合一輪太陽,照亮大明。”
“剛峰先生言重了,請坐,我們繼續交流,探索利國利民之路。”
“殿下請繼續說。”
“田地是有限的,還要靠天吃飯。這世上,最苦的就是做農民,這一點,我是知道的!”
海瑞再也繃不住,淚流滿面地對著朱翊鈞長躬作揖,愴然道:“世子殿下,有你這句話,大明百姓幸哉啊!”
朱翊鈞連忙扶起他,“剛峰先生,我們終究不是神,也沒法像神仙那樣呼風喚雨。與其祈求上蒼風調雨順,還不如多想法子,多給百姓們創造出幾條活路來。”
海瑞一邊搽拭著眼淚,一邊喃喃地說道:“多創幾條活路來?”
“大興工廠,一來可以增強國力,二來為百姓提供便利,三來為百姓們創造一條活路來。進工廠做事,賺取工錢,也能養家活口。
抑強扶弱只是一種手段,鼓勵富人鋪路修橋,贈衣施粥,多做善事也是一種手段。我們不能阻止百姓透過合法手段發家致富,只能讓他們不能為富不仁。
有時候,過於暴烈的手段是達不到效果,以疏導為主,講水到渠成的經濟手段說不定更有效。”
海瑞懷疑地問道:“水到渠成的經濟手段?”
“剛峰先生,假設陳州連年災荒,缺糧少糧,糧價暴漲數倍,百姓苦不堪言,請問你該如何處置?”
海瑞毫不遲疑地答道:“開倉放糧...”
朱翊鈞打斷了他的話,“太倉沒糧了。”
海瑞一噎,遲疑一下繼續說道:“釋出公告,不準糧商漲價,違者斬!”
朱翊鈞淡淡一笑:“前宋皇祐二年(1050年),吳州、兩浙路爆發大饑荒,杭州災情尤重。時任杭州知州的范文正公,一邊鼓勵百姓儲備糧食,一邊引導各佛剎寺廟募工興建。
當時杭州糧價暴漲到每鬥一百二十錢。范文正公就釋出公告,把糧食的收購價格提升到了一斗一百八十錢,還令屬下四下張貼榜文,向各地傳播杭州米價上漲的訊息。
各地商人們聽到杭州米價暴漲,爭先恐後地往杭州運糧,以謀取暴利。范文正公等到各地糧食聚到杭州後,下令把價格降到原來的價格。
糧商千辛萬苦運來糧食,不可能又耗費人力財力運回去,只好忍疼按市價出售。杭州米價應聲大跌,居然恢復到正常年份的價格。”
海瑞聽得目瞪口呆。
范文正公可是歷代文官士大夫學習的楷模,他居然也是個老六?
海瑞冥思苦想後,受到剛才米價漲跌的啟發,又開口問道:“殿下,百姓青壯去了工廠,數以十萬計,他們要買糧食吃,豈不是要把米價漲上去了?還是與民爭利啊。”
“無妨。青壯百姓去了工廠,產出絲綢棉布鐵製農具,可運到南海諸國,如占城等地。那裡土地肥沃,一年三熟,無數的稻穀。一船絲綢棉布,起碼能換五六船糧食回來。”
海瑞腦子很亂,還能這樣搞?
不過聽上去好像可以這樣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