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的北寧大雪漫天,玻璃窗上佈滿了白霜。
可魚缸裡的大鯉子依然悠閒的遊動著,它們看不見窗外的世界,卻能看見一群群的人類坐在一起高聲喧譁,大吃大喝。
盧昌華把銅牌掛在了接待臺的後面。
很多人進出的客人停下腳步看了又看。
以前,他們來這吃魚,就是單純的因為好吃。
現在看到了牌子,他們可就不再單純了。
再來吃就有了些別樣的情結。
咋的?
咱吃的魚和省裡的領導一樣,咱也是貴賓!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一塊銅牌。
它的影響力可遠遠不止這些吃魚的老百姓。
那些機關單位的頭頭腦腦們,聽說了這塊牌子,都跑來瞻仰一番,而後大吃一頓。
有的還專門跑來和這塊牌子合影留念。
北寧日報、北寧農墾報、黑河日報、黑省日報都來採訪報道。
一時之間,北寧沸騰魚莊的大鯉子再次名聲遠播了。
以前是口口相傳的口碑傳播。
現在倒好,新聞媒體的傳播讓它正式被官方認可了。
這影響力得多大?!
這就導致了魚莊座位需要提前預定。
一般要提前三天。
那些不信邪的,臨時跑來吃魚的,根本就等不到位子。
老盧和兒子商量,明年開春之後,停業兩個月,把二樓和三樓加蓋起來。
不然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
當然,老盧也提出過開分店的想法,被盧昌華否絕了。
這就是很多搞餐飲的誤區。
總認為自己的店火了,換個地方一樣能火。
其實不然。
你換個地方就不一定行。
人家來捧場就是喜歡這個口味,喜歡這個堂口,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習慣,這個堂口的口味才正宗。你突然一換地方,他啥都不適應,那熱情就降溫了。
“爸,就在這兒,也別開什麼分店,把這兒的規模擴大就行了。”
盧昌華還說了些道理。
老盧會做菜,可不一定會開店。
這可是兩碼事。
“行,就按你的意思辦。”
他知道自己在經營上不行,也就沒必要強出頭了,還是聽兒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