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收割機響了兩下喇叭,加上油門轟轟的跟在後面。
沿著機耕路,一直往東,有路直通豬號。
飼料地就在豬號的東側,這裡距離水庫已經很近了。
飼料地的東側是大豆,西側是玉米。
聯合收割機一頭扎到了東邊的大豆地裡,開啟了收割模式。
費師傅先把聯合收割機調整到了大豆收割模式,調整了機車的方向,輪子軋進了大豆壟溝裡。
收割臺放低,距離壟臺三四公分的樣子,開始收割。
收割臺上的轉輪輕輕拍打著豆秧,使豆秧倒向收割臺的裡側,割刀插進了豆秧的根部,強勁的動力使割刀輕而易舉的把豆秧割斷。
豆秧就勢倒在了收割臺上,被輸送帶傳送進了收割機的內部。
經過一系列的機械處理,豆莢與豆秧脫離,豆莢再次被破碎,黃橙橙的大豆就進入了糧倉集中儲存。
收割機邊收割邊行走,很快就收割了大片。
豆秸集中在收割機的尾部,一坨坨的丟在田裡。
豆莢破碎後形成的豆皮是很好的粗飼料。
如果需要,則在出口處掛上麻袋,人工看守。
這事只有胡大貴能幹了。
今天他一身勞動打扮,戴著帽子,穿著藍大褂,這是盧昌華找來的。
胡大貴手裡拿著幾個麻袋,跟著收割機走。
見出口處的麻袋滿了,就卸下來,立在地上,趕緊再掛上一個。
盧昌華把摩托停在路邊,讓熊寶守著,他跑進去,把卸下來的麻袋用大馬針縫口。
這活盧昌華會幹,十秒完成。
他還騎著摩托去了趟曬場,和張主任打了聲招呼。
安排了幾個人幫著晾曬。
中午的時候,他又回家拿了一趟午飯,他和費師傅、胡大貴就在地頭湊合著吃了點,下午繼續幹。
十垧地的大豆乾了一整天,老陸的膠輪車拉了五車糧。
豆皮子裝了近百個麻袋。
晚上,安排老陸和老費到家裡吃了飯,他和胡大貴作陪。
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坐著摩托去了曬場。
這兩天早晚見寒,可午間太陽很足。
盧昌華的大豆就堆在水泥板上。
太陽把露水曬乾了,曬場的力工就陸陸續續的出了值班室,把這堆大豆攤曬起來。
盧昌華和胡大貴圍著大豆堆看了又看,這十垧地的大豆可真不少,打眼估算怎麼也得二十多噸。
一連晾曬了三天,用儀器一打水,已經從13個降到了11個,差不多了。
盧昌華抓起一把大豆,丟了一顆在嘴裡,嘎嘣作響,吐出來一看,碎成了四五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