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原豬號的飼養員,他們對這臺機器熟悉。
給了兩盒煙,就幫著拆卸裝車。
運到了水庫值班室。
這還不能安裝,因為必需要用混凝土打個底座,否則機器根本就不穩。
盧昌華就在值班室外面的空地上,劃出一片位置,找來瓦匠打底座。
瓦匠也不知道怎麼搞,他還是去豬號現場照葫蘆畫瓢,畫了個草圖回來,又測量了機器的尺寸,這才確定了底座的具體規制。
盧昌華還跑去車工房,加工了四根長螺桿。
好在這幾天有風無雨,天氣晴朗。
盧昌華和胡大貴在餵魚之餘,幫著瓦匠挖坑。
一米深的基坑挖好之後,用木夯把地基夯實,四周用木板做出四方形的擋板。
把四根長螺桿用木條固定在指定位置。
瓦匠師傅這才把自制混凝土灌進地基裡。
待混凝土灌滿與擋板齊平,用抹子抹平,把螺桿扶正,防止傾斜。
這些活,就幹了兩天。
把盧昌華和胡大貴累的,渾身痠痛。
第三天一大早,混凝土底座就凝固了。
為了結實些,還需要再晾曬幾天。
這幾天太陽太大,每天一早,先給混凝土底座上灑些水,然後蓋上些遮陽的東西。
六一後的第三天,盧昌華找來了豬號的老人,指揮著大家把這臺機器安裝在了底座上。
通電測試,一切完美。
盧昌華長出了口氣,總算沒有白費功夫。
看著這個大鐵桶,他總覺得不安全。
這要是有孩子跑到裡面玩耍,再被人推上電閘就非常危險了。
因此,他還是咬牙讓老潘師傅給他做了一個頂蓋。
平時不使用的時候,就把鐵蓋子蓋上,掛上鎖頭。需要使用機器的時候,再開啟頂蓋,這樣就安全許多。
為了安全,盧昌華又花了三十塊。
老潘倒是極度負責,測量了尺寸後,就趕製了出來。
很快就給這臺機器戴上了帽子。
既然豬號解散了,那麼豬號的飼料地自然也被連隊收回。
可地裡已經種下了作物。
黃豆,玉米,這些都是做青飼料的。
自然不能浪費。
盧昌華找了兩次韓主任,希望能接收豬號的飼料地。
這回優勢互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