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天三頓餵豬之外,就在冰場守著。
最近下雪,盧媽媽才算有了點活,拿著掃帚打掃冰道上的積雪。
韓穎見盧昌華沒時間搭理自己,就跑去冰場找盧媽媽,在值班室裡幫忙,兩人還能在一起嘮嘮貼己話。
老盧這些天除了給領導做飯,就是抽空去場部拉年貨。
有的是農場內部分的。
比如今年分的大米。
這東西可是稀罕物。
別看東北產大米,可東北人很少能吃到,都是計劃經濟,早就有調撥計劃等著了。
盧昌華記得,老媽經常說,在生自己的時候,想吃大米飯,老爸找不到這玩意,就只能跑去北寧縣城,在國營飯店裡點了幾碗大米飯,用塑膠袋偷偷的裝回來,老媽才算吃上了。
至於為啥要偷偷的裝回來,聽老爸說的意思是,當時只准在飯店裡吃,不準帶走。
今年拉回來一拖拉機大米,有幾十麻袋。
老盧也分了一麻袋。
一家人開啟麻袋檢視,白花花的大米里夾雜著很多碎米。
按照盧昌華前世的眼光,這些都是不合格品,可現在來看就是好東西。
除了大米,就是白麵和豆油。
這兩樣是農場自己就能加工的。
這回每戶人家分得一百斤三級麵粉。
這可比平時吃的白麵白多了,也沒有了黴味。
終於可以吃上沒有發黴的麵粉了。
豆油每戶五斤。
還有就是農場統一採購的凍魚。
每戶白鰱兩條,鯉魚一條,帶魚一條。
豬肉一斤。
至於青菜麼,你想啥呢?沒有。
秋天不是每戶分了兩壟大白菜嗎?就吃那個!
盧昌華和老爸把自家分的年貨運回家。
他知道,這是農場最後一次分福利了。
這段時間,冰鞋租金收入246.5元,盧媽媽樂得嘴的合不攏,就好像她賺的一樣。
盧昌華這十天的加工費也沒少收。
攏共收入200塊。
為啥沒有盧媽媽收入多呢?
冰鞋專案是時尚消費專案,收費高點情有可原。
而飼料加工則是關乎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是必須的一環,收費高了肯定不行。
不過,這就不少了,盧昌華現在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