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編公司的經銷商先整頓,然後再從中挑選優秀經銷商,作為新的渠道來擴充套件。
以後,巧編公司只負責生產,不再負責銷售了。
兩家公司的產品統一由巧手公司銷售。
畢竟兩家使用的都是巧手品牌嘛。
就這一個手法,就把薛長貴的任何野心掐滅了。
你只生產不銷售就沒法變現,你也就玩不出啥花樣來。
盧昌華之所以保留部分薛長貴的股份,是有原因的。
一個是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至少要給人家點念想,有點希望。
再一個,如果薛長貴徹底失去了公司,他確實沒有還款的來源了。
人在無奈之下,啥事都幹得出來。
他可能還會另起爐灶繼續幹。
哪怕他不彷冒巧手的產品,生產其他的合法產品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這無形中給自己樹立了一個競爭對手。
如果還給他保留部分股份,還讓他來管理這個廠子,他就不會另起爐灶。
也就是把薛長貴長期拴在了巧編公司。
這對盧昌華來說,一點都不吃虧。
如今,既把他拴在了巧編公司,還讓他發光發熱,還減少一個競爭對手,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人家巧編公司也發展了一些海外經銷商,這些資源也是可以利用的。
如果薛長貴配合的話,就會收歸己用。
不僅如此,為了規範市場,提振士氣,巧手柳編也在有經銷商的國家投放品牌廣告了。
整個十一月份,是柳編公司最忙的時候。
由於增加了巧編公司的產能,柳編產品出口量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京城廣告公司編撰的《巧手柳編連鎖經營方案》也正式出爐了。
話說兩年前,巧手柳編剛上市的時候,盧昌華就想到了在全國開連鎖店的事。
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
一個是海外客戶多。
一個是產能跟不上。
這就制約了巧手連鎖的發展。
這個事也就擱下了。
現在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增加了一個廠子,產能也上來了。
根據盧昌華和薛長貴的估算,如果兩家廠子都軸上正規,開足馬力生產的話,完全可以把連鎖經營的事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