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十年二十年後。
真要是帶頭,恐怕自己也只能投礦泉水了。
正琢磨著,九分場的書記湊了過來。
盧昌華趕緊推開車門。
把他讓了進來。
盧昌華拿出香菸來,又遞給他火機。
九分場的書記李東,四十多歲的年紀,被風吹成大背頭的造型,讓人看了就想笑。
“盧總啊,這一千畝杞柳能打多少條子?”
“一千五百萬根吧。”
“這麼多?”
“這是估算的,具體還要看實際產量。”
李東就是在外面被風吹的受不了了,這才擠進來避風的。
盧昌華也樂得和地方官做朋友。
在九分場,盧昌華堅守了十天。
這1000畝杞柳算是都種下了。
然後就是組織承包戶澆水。
春風大,水分流失也快。
杞柳是喜潮溼的習性,沒水就不長了。
等他趕回家,三分場也開始組織春播了。
盧昌華去六號地看了一圈,也沒啥可操心的。
家裡就爹媽在,糯米三月份就開學了,盛宇也去了幼兒園。
媳婦兒這段時間也留在北寧照顧孩子。
老盧本想著三月份也搬去北寧,可老胡頭勸了一番,說九月咱們一起再去,現在你要走了,我們就一家在這兒,多孤單啊。
老盧再三思量,覺得還是九月份一起去為好。
這事,盧昌華和王瑤又商量了幾次。
決定,把原先給爸媽準備的房子轉給老胡頭他們。
至於爸媽去了就跟糯米和盛宇住在一起,反正房子也大,樓上有四間呢。
這樣,就變成了,趙雅和胡樂都在自己家住了。
學習的時候可以在一起,寫作業也可以在一起,吃飯各回各家,都是小灶,乾淨衛生又營養。
不然,這些老人來北寧幹嘛?
他們的愛心都沒地方釋放。
上學的時候,他們都跟著,放暑假寒假了,就一起回農場,這樣也挺好。
這個事總算是理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