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要跑有別於他人,就得再次細分市場。”
“我們提出,火山礦泉水。”
“有一下幾點理由。”
“一,地質運動是造成礦泉的主要原因,而火山的運動是其中之一。”
“二,在礦泉水前冠以火山二字,就充分說明,它與其他礦泉的最大差別。”
“三,火山會讓人聯想到熱情,奔放,運動,爆發等等詞彙,與人類社會的體育運動有相似的聯想。”
“因此,我們在定位火山礦泉水的同時,再定位其為運動型飲料。”
“因此,產品名稱為:火山運動礦泉水”。
當他們提出這個定位時,盧昌華和王瑤等一眾高官都是眼前一亮。
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
不過,盧昌華雞蛋裡挑骨頭。
“這個,兩個限定詞,會不會縮小了消費者的面啊?”
你看,首先是運動飲料,普通人願意接受不?
還有,火與水本是矛盾的事物,現在放進一個產品名稱裡,會不會矛盾,或者不舒服?
他一提出這個觀點,眾人又覺得有道理了。
人家確實是專家,三言兩語就解釋了這個問題。
“恰恰是水火不容的印象,讓消費者覺得產品有特點。”
“很多人和多純淨水,喝過山泉水,可誰喝過火山水?”
“山泉的感覺是有石頭,有樹木,有泥土的視覺形象,而火山泉給人的感覺卻是紅紅的岩漿,移山填海般的運動,天崩地裂般的噴發。”
“這這種視覺形象裡,能留下的水,會是多麼的珍貴!”
“如此珍貴的火山泉,你說喝一口得多少錢合適呢?!”
哎呀!高明!
盧昌華當即就挑了大拇指!
“不錯!說的對。”
他一定調,誰能說其他的。
其實,他們現在捋的都是邏輯關係。
只要邏輯關係順了,其他的就要靠廣告砸。
如果真是投入十幾億的廣告費,妥妥的砸出一個運動飲料大品牌來。
這樣,火山運動礦泉就火爆了。
關於產品的包裝設計,體現就一個字,“小”!
按照300毫升的規格設計。
為啥?
既然是運動飲料,就需要隨身攜帶。
你弄大瓶子,怎麼帶?
不僅要小,還要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