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很多人都不種地進城打工了。
這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只要一畢業,不管是男孩女孩,都離開農場,去南方打工。
搞得現在農場人口銳減。
尤其是年輕人,更是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總想著去城裡闖闖。
如今柳編公司是成立了,可招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工資給低了,沒人願意來。
給高了,倒是能把外出打工的留下,可是這些人心都野了,留下也不一定能好好幹。
這才是盧昌華和王瑤頭疼的事。
“待遇上,我看給1500的底薪,再加計件。多勞多得。”
王瑤提議道。
“行。培訓期間,按底薪發放,包吃包住。”
下午,王瑤去了集團,就開始安排人員準備明天下農場。
這些人都是臨時的,有合適的人頂替,他們還得回北寧。
沒辦法,讓他們放棄集團的待遇去柳編公司,沒人願意。
第二天,盧昌華和王瑤帶著人事和財務返回了農場場部。
李偉在機關招待所安排了三個房間。
由農場的名義發下去招工通知。
各分場和連隊都用大喇叭通知了,還張貼了招工啟事。
這下,整個長水農場算是熱鬧了。
巧手柳編公司招工的事,算是99年初最熱門的話題。
有適齡的孩子都對這個柳編公司感到好奇。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幹啥的。
有些老人倒是一知半解的。
“就是編筐編土籃子的”
有些外出打工的人有些眼光,在商場裡見識過的,都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家鄉有了變化。
這個柳編公司就是一個明顯的徵兆。
農場以前都是圍繞著吃打主意。
種糧食,加工糧食,哪怕是食品廠做麵包也沒離開吃!
現在突然出現了一個柳編公司,這可不是吃的。
這說明啥?
這說明農場的發展思路變了。
也開始緊跟市場的步伐了。
這算是真正的變化。
得到訊息的分場連隊,拉著一車一車的人,湧向了場部。
盧昌華兩口子和人事財務用了半天時間,把招待所的三間房佈置了出來。
一間是這兩個女同志的宿舍,一間是財務室,另一間就是人事辦公室兼招工處。
她們從北寧拿來了一百多份的空白報名表。